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做错事

时间:2023-04-24 09:10:22 教育 我要投稿

  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做错事,相信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最不想面对的情况就是孩子又犯错了,但是往往有些孩子故意犯错,以此刺激家长的情绪,以下分享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做错事。

  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做错事1

  寻求关注型

  孩子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故意制造噪音、干扰,可能只是想引起在书房伏案工作的父母注意。

  “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妈妈会不会就来管管我,和我玩一会”。

  一个想要得到父母陪伴的孩子,无论你教导他多少行为规范,他都不能理解。他想要的是父母的关注和陪同。

  而家长却未能抓住孩子犯错背后的真正原因,误解了孩子的意图,认为孩子“不懂事。于是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变得逐渐僵化。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思想上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强。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以证明自己是被父母爱着的、宠着的、重视的。

  可当自己被父母遗忘在角落里时,他们会用故意犯错、惹麻烦的方式寻求父母的关注。这种行为就是“寻求关注式”的故意犯错。

  挑战权威型

  这一类型普遍存在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中。这些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期望自己被看作“大人”,而不是幼稚的孩童。于是,家长的唠叨只会换来孩子更多的顶撞。

  面对这一类型的故意犯错,家长本着“过来人”的经验帮孩子做出选择,刺痛孩子的自尊心。这种苦心劝导反而会让孩子愈发想挑战父母的权威,进而继续故意犯错。

image.png  

  而如果家长表现出了愤怒,并试图用强权令孩子屈服。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会厌恶家长,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比如,孩子在放学后会故意在外逗留,令父母担心;拒绝和父母沟通,以表示内心的不满;或者故意搞砸考试,用糟糕的成绩“报复”父母。

  如果家长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向孩子妥协,他们则会误以为自己的反抗奏效了,随后会变本加厉地用“故意犯错”威胁家长。

  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只会导致一种结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走越远。

  自暴自弃型

  自暴自弃型故意犯错的孩子,可能内心曾遭遇过某种打击。于是,他开始变得不自信、缺乏勇气。

  当孩子自暴自弃地故意犯错时,他们会把自己的意图深深藏起来,不希望被关注,不希望被发现内心的怯懦。

  如果发现孩子开始自我放弃式的犯错,家长需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帮助他们跨出内心的阴影。在帮助的过程中,家长要本着适度的原则,否则过度关注反而会让孩子更加气馁,认为自己真的没能力。

  面对孩子因不同心理产生的`故意犯错,家长们需要找对应对方式

  面对渴望关注的孩子,家长要主动关心他们

  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渴望融入父母的生活,感受家庭其他成员的关怀。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思考一下,这难道都是孩子的错吗?你看着孩子委屈又倔强的面庞,内心会不会有一点内疚?

  此时正确的方式应是停止手上的事情,也不必对孩子说教,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做些他喜欢的事情。在孩子情绪稳定后给他一个拥抱,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关怀。

  在和孩子和解之后再告诉孩子,这种故意犯错以寻求关注的行为并不是正确的。想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做错事2

  自我意识的竞争

  孩子有时候喜欢明知故犯,其实是源于内心一种自我意识的竞争,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内心的自我逐渐开始展现,他们希望能够自己来掌控自己的生活,不愿意去听从父母的管教。

  即便父母告诉他们不要做的事情,他们也希望自己去尝试一下,反而会产生了更大的好奇。

  寻求父母关注

  有些孩子故意明知故犯,是为了去寻求父母的关注,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很多父母的`工作都非常繁忙,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

  为了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孩子就故意去犯错误,哪怕是让父母批评自己两句,他们也会觉得很开心,希望父母能够多看看自己,多在意自己,感受被父母重视的感觉。

  孩子不理解家长的管教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家长所说的大道理,家长经常对孩子唠唠叨叨,告诉孩子这不许做,那也不许碰,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不明白不允许的原因,正是因为不理解,所以才会做出一些明知故犯的错事。

  故意和父母对抗

  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之所以会明知故犯,是出于内心叛逆的心理,完全是在故意和父母对抗,这些孩子平时就对父母的管教非常不满,经常有一些叛逆的想法,喜欢和父母去对着干,希望能够战胜父母,证明自己是对的。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明知故犯?

  给孩子选择机会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明知故犯时,可以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这样能够有助于他们自我认识的提高,所以也就不会再去和父母对着干了。

  比如平时穿衣服,还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兴趣班,或者是游戏活动等等,都可以提供一些选项,来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和安排,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image.png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需求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去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坦荡的和父母说出来,这样父母就能够帮助孩子去完成,而不是通过去故意犯错误来吸引父母的关注。

  家长可以把这件事情认真的解释给孩子听,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提出了要求,家长就应该给予重视,这样就能够让他们沟通的好习惯。

  适度让孩子感受后果

  对于孩子明知故犯做出的不当行为,家长可以适当去让他们感受一下后果,让孩子知道了后果,自然就会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所以也就不会再做了。

  比如家长不想让孩子去触碰热水,害怕孩子被烫到,其实不如拿着孩子的小手轻轻的去碰一下热的水杯,他们感觉到热和烫手,自然就会觉得恐惧,所以就会自己控制自己不要靠近了。

  给予孩子更多理解

  在孩子表现出明知故犯的错误行为时,家长不要急着生气,而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理解。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映射出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家长应该冷静地去进行分辨,看看孩子究竟是因为哪些原因而做出了错事,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做错事3

  一,孩子故意做错事是因为没有形成正确的反馈

  其实,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安全感,孩子也只有拥有了安全感才能够更加自信,形成优良的品质,如果孩子长期缺乏安全感就会有分离焦虑症。

  这个症状就是说,如果孩子看不见自己的父母,就会情绪激动,平常的时候也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想要解决的话,就需要让孩子心中感受到安全感,而安全感建立的核心就是让孩子心中有归属感。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在小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觉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提醒父母应该喂奶。

  其实这就是人最为原始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但是如果粗心的父母在孩子呼叫了很久之后,还是没有喂奶孩子就会放弃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得不到父母的注意,并且心中会产生孤独感。

  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在不开心的时候想要得到父母的注意,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察言观色,这也是人的天性。

  如果说孩子第一次不开心的时候通过摔东西得到了父母的关注,或者孩子有一次通过说脏话的方式得到了父母的注意,那么他们就会在下一次的情绪波动中继续使用这种方法。

  家长应该怎样应对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破坏孩子形成的反馈认知就可以了,在孩子下一次摔东西或者说脏话的时候不予理会,我相信用不了几次,孩子就会改正这种错误的认知。

  所以说,家长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思考和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给予孩子正确的反馈。

image.png  

  二,双亲家庭中孩子更容易起丢失安全感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家庭都迎来了新的一员,家长需要同时注意两个孩子的`心理状况,其实在家庭中也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总是会在一些事情上有所疏忽,特别是在老大心智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最容易让老大起嫉妒之心。

  例如老二刚出生时候非常苦闹,但是父母总是会开开心心的哄孩子,但是已经能够自己活动的老二,只要一苦闹爸爸妈妈总是会板着脸训斥:“多大点人了,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

  老大心里就会非常委屈,心里想着:“我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为什么爸爸妈妈对我那么严苛呢?都怪这个小家伙的到来,分去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甚至有些孩子在这种期间嫉妒心暴涨。

  所以说家长要学会换个思路,明白孩子现在心里的所思所想,他不过是想让家长多多关注他罢了,家长可以尝试告诉老大,弟弟如今还小,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长多多照顾,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爸爸妈妈依旧爱你。

  也可以顺势培养兄弟之间的感情,可以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的过程,并形成正向反馈,多多赞扬老大的行为,让老大有成就感,

  邀请哥哥一起来照顾弟弟,然后及时对哥哥进行夸赞,让哥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总的来说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正确把握和解读,争取形成正向的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做错事】相关文章:

离婚为什么要顾及孩子04-22

女孩子为什么要少吃草莓03-03

小孩做错事要怎么教育04-24

孩子做错事打了孩子怎么办04-24

孩子做错事家长如何教育04-23

孩子做错事向家长道歉04-24

孩子做错事该如何教育04-24

小孩做错事要怎么样教育04-24

为什么要少吃草莓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