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时间:2023-05-12 20:09:55 教育 我要投稿

  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素质决定着一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女性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女性素质的高低,因此,女性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来看看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

  1我国女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良后果

  近年来,由于党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女性教育问题,所以这方面的成绩是很显著的,女性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教育水平上来看,我国女性教育水平依然偏低,

  具体表现为:女性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相对男性仍然较高;女性的学历教育存在着行业、地域及城乡等之间的差异,在发展女性教育水平的过程中仍然是处于滞后状态的;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女性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更少,女性在受教育的均等性方面是明显低于男性。

  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1)女性就业局限性大,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程度低。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力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从事社会管理决策、经营管理和高科技工作的女性人数则相对较少,女性的就业范围大多都局限于一些对技术要求简单、难度较低、影响力较弱的职业。

  此外,部分女性对政治的参与意识不明确,存在着严重的随大流思想及盲目性,对自身政治权利的意识也是相当淡薄的,而且女性多数处于决策的基层和,其政治影响力较弱。

  (2)女性早婚早育现象严重,家庭地位低。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在初婚年龄和生育胎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育龄女性的文化素质与生育率成反比,文化素质越低,其生育率就越高。由于文化程度低,女性收入也相对较低,在经济上依赖于丈夫,大多数女性仍然是没有家庭经济支配权的,在夫妻生活中多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image.png  

  (3)女性对子女的教育水平低。有关专家曾做过调查研究表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下一代受教育程度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且是呈正相关。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其子女教育程度的影响比家庭中任何其它因素的影响都要大,母亲文化水平低,对教育的价值就会缺乏认识,也就会造成对子女的教育水平低。

  2制约女性教育问题的因素

  2.1社会历史因素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国家,在过去几千年的文化中,人们尊崇的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接受教育只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属权利,女性一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虽然在新中国建立后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思想应该早已没有了生存的'市场,但是它毕竟是几千年所形成的观念,人们很难短期内彻底消除它,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女性是不需要接受太高层次的教育的。

  正是由于封建观念的作祟,在教育上,这种观念不仅直接影响着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决策,往往还导致侵犯、干预以至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在另一方面,这又影响着女性争取受教育权利的勇气和觉悟。

  2.2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教育的发展水平必然也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当前,我国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原因,许多农村贫困家庭因为无法支付学费使得孩子辍学是常有的事情,因为他们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对于教育问题也就更是无暇顾及了。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文化素质水平越低,也就越不能全面地去思考问题。只追求短期的眼前利益的心理,迫使孩子辍学来加入发展农业的队伍,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而忽视了教育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家庭中的女孩子往往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她们被无情地剥夺了享受教育的权利,是不被考虑受教育的对象。

  2.3女性自身因素

  首先,女性的思想还未能冲出传统模式。女性的脚虽然已被放成天足,但她们的心却没有挣脱传统观念的枷锁,虽然外部环境已经改变了很多,但女性的内心深处却依然是被传统观念所主宰着。其次,女性缺少社会责任感。大多数女性考虑所更多的是小家庭、小日子,她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意识明显不如男性。再次,女性有严重的自卑感。

  许多女性已经习惯于用一种带有偏见的社会观念,来迎合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以及社会偏见对女性角色的期待,自觉或不自觉地来塑造自己自卑自弱的社会形象。最后,女性意志品质薄弱,情感较脆弱。多数女性在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种种困难时,往往会自觉地放弃竞争,包括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深造、自我素质的提高等。

  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2

  繁荣的女性教育背后蕴藏的风险

  当前女性教育发展是我国性别平等教育政策长期推动的成果。但是,繁荣的女性教育背后也蕴藏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我们尤其要辩证地看待女性人数在中学后教育中的快速变化,其中触及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性别文化。

  第一,知识正在成为女生个人能力的装点。这是一张升学的入场券,是一份人才市场上交易的硬通货。从教育的过程来看,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和大学主要追求学生的学术性发展,直面社会实践的意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学实施过程缺少真正的改革与创新,仍然侧重结果评价、标准化评价等方式,存在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这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趋向书面化,依赖保存—提取—再现的机械方式进行学习,动手能力不足,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更弱。不少学生正在逐渐丧失探索知识的动机和能力。这不独是女性在教育中面临的困境,但随着更多的女性接受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性别观念与社会问题不断交织在一起,势必加剧对知识理解的窄化。

  我们建议,从知识教育一开始就应该鼓励多样化的知识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学术性知识之外的应用性等非学术性知识的平台。建议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生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满足女性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第二,女性追求高学历,女研究生比例的激增,未尝不是女性不得不“过度补偿”的结果。根据笔者的调研,从教育的结果来看,由于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脱节,高校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找工作时最主要的.挑战是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不足和个人综合素质不强。

image.png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持续追求学历发展,造成“学历过剩”以及文凭贬值。女性在求职时更容易遭遇“玻璃天花板”,在面对残酷且性别偏好明显的市场筛选机制时,她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与男性平等竞争。其本质上是就业机会的性别不平等推动女性选择教育深造以规避失业风险。

  因此,学校必须直面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不断培养其就业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女性自主选择能力,破除性别因素对女性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的女性比例不升反降,持续走低,仅占在校生的41.8%。这与学术型学校教育中女性比例持续上升的趋势截然相反。具体来看,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女性比例低的原因大致有两个层面。

  一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不高,大众顾虑较多。更关键的一点是,职业教育明显缺乏性别敏感性,往往无意识地复制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文化,按照性别模式行动。这造成职业教育为女性提供的专业选择不多,也无法吸引更多女性。

  二是,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容易与体力劳动联系在一起。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我国部分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均衡,片面强调智育,导致学生对脑体的看法不一致,存在轻视体力活动的倾向。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劳动课程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助于改善脑体分化的工作观念。但同时也要促进职业教育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树立典型,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女性人才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第四,专业上的性别失衡现象依然明显。虽然当前高等教育中女性已经覆盖了全学科,各专业的女性比例都显著上升。但整体上,学科类别和专业选择上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好。

  大学学科中“男理工女文艺”现象一直存在,女性大学生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文学专业就读;即使在理工科内部,女生也更倾向于选择理科而非工科。职业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我国技工学校女性不到3成。她们更倾向于选择轻体力的软专业,就业相对不稳定,回报率较低。

  因此,女性进入高等教育之后也要不断推动各个专业的性别平衡。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学生中的比例,支持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加强对基础学科拔尖女生的培养。

  当然,仅仅依靠高等教育并不能彻底改变女性在STEM教育中的劣势。科学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应该从小抓起,应有意识引导中小学女生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发挥优秀女科技人才的榜样引领作用,为女学生搞科研、搞创新搭建平台。

  第五,推进女性教育要考虑到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与男性不同,女性的生命发展深受“社会时钟”影响,在考虑女性受教育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女性的婚育问题。我国女性角色始终与家庭发展绑定在一起,女性在进入职场的同时还兼顾着大量的家务劳动和家庭责任。

  能否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是一个女性发展的“两难困境”,兼顾家庭和事业观念对女性的教育目标和就业选择影响深远。对女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女大学生的职业目标聚焦于薪酬、工作家庭平衡、人际关系与自我实现,而职业声望、地位、权力和社会价值则相对次要;女大学生看重职业发展,也看重家庭生活,崇尚男女平等的家庭分工模式。

  这些年女性的就业面日渐狭窄,更多的女性选择了能兼顾家庭且稳定就业的教师等职业就侧面反映了她们所面临的境况。我们建议,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和社会就业环境,为女性创造兼顾生活和工作的受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托育工作的开展就为育龄女性很好地解决了后顾之忧。

  类似的做法应该积极推广。应建立更加开放、灵活同时有保障、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和工作机制。包括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弹性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拓宽学历教育渠道,满足女性多样化学习需求,关注因生育中断学业和职业女性的发展需求。

  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定制度。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为女性提供便捷的社区和在线教育,为进城务工女性、女性新市民、待业女性等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

  女孩教育的重要性

  1、让女孩接受教育能让一个国家更富强、经济更繁荣

  让女孩接受教育不仅能让她们自己受益,而且还能让整个社会乃至国家受益。受过高质量教育的女孩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让国家更富强、经济更繁荣。

  2、受过教育的女性为下一代投资的可能性更大

  3.受过教育的女性明白上学读书的价值,所以非常重视为子女提供教育和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研究表明,让女孩接受教育真的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image.png  

  4.在教育领域里对于女孩的教育会有更多的内容,女孩子的性别自身造就了长大后会成为人妻、人母的规律,在人类的发展繁衍当中,女性始终是整个社会里重要的部分。

  5.在女孩教育里有很多声音,有些人说女孩子要富养,要给予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听起来也好像都没错,但是在现在社会女性不再是出生后等着嫁给一个男人,指腹为婚、媒妁之言的年代。

  如今的女孩也和男孩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未来要面临生存、生育、养育下一代的重任,正在与男性共同分担着一半的天空。

【女性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文章:

女性的价值体现在哪里04-17

女性独居要注意哪些问题04-15

一个人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里03-19

女性教育的意义05-1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哪些04-11

女性教育课程05-12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04-11

女性教育的历史和现状05-12

女人感性体现在哪里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