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

时间:2023-06-11 10:10:28 教育 我要投稿

  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家长不要居高临下,老是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好。

  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1

  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

  家长不要居高临下,老是指责孩子你这不对、那不好。现在国内和国外的少儿节目中,很多主持人都是坐在地上,说话时与孩子平视,让孩子感觉我们是平等的。所以当家长的也得这样,要养成一个习惯,牢记家长跟孩子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

  和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凡是有事的时候家长都要跟孩子商量:“你看咱们这样行不行?今天我们去这儿成不成?”耳濡目染,孩子也会变成尊重别人的人,养成有事商量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选择

  选择是求生的一种能力。当孩子有事的时候,比如说小学升中学,很多妈妈会说:“我为了把你弄进这个重点学校花了大力气,投入了很多钱,所以你必须去。”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特别痛苦。此外,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活动,包括课外辅导班等,都应该让孩子决定要不要去,让孩子学会选择也是家长对他的信任。

image.png  

  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

  进入青春期以后,有的孩子会羞于表达,这时就可以通过写信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达感情。

  给孩子留点面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不要当众揭短,这也是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

  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

  现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么多,我们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广泛地锻炼自己,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向 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

  化解家庭矛盾的时候,说一声对不起,不但不会降低家长的威信,反而会提升孩子对你的信任。所以,当我们做错事儿的时候,要勇敢地跟孩子说一声“对不起”。

  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现在的孩子确实有很多优点,比如获取信息的手段就比家长强。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擅长的领域里拜孩子为师,经常问点问题。实际上这也为家长提供了请教孩子的时机,家长的这种做法会提升孩子的自信。

  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2

  一、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1、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2、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

  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3、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

  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4、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5、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6、学会相互欣赏

  现在的“后90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而他们的父母恰好走进“更年期”,两者之间频频爆发“战争”, 专家认为,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父母与孩子彼此欣赏。

  调查发现,很多家长总爱夸别的孩子给自己孩子施压;也有家长偷看短信,引发家庭矛盾;还有家长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专家说,比如孩子刚开始学穿衣、吃饭,如果家长自己来,肯定会节约时间,但却培养了孩子的惰性,孩子的思维发展也会比其他独立的孩子要晚。

image.png  

  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除了学习,还要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扬。只有彼此欣赏,才能彼此尊重,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

  二、为什么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

  1、不善于倾听孩子说话

  一些父母与孩子交谈时,只注重自己的.观点,而不注意听孩子怎么说。因此,父母也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里话,使孩子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愿望,才使沟通变得困难。

  2、不讲究平行对话的艺术

  家长与孩子沟通,需要互换角色。在生活中,家长不仅是严父,更是良友。有些父母常靠“打”来督促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中声称“这是为了你好”,但孩子却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与善意,沟通常被阻断,使“爱心”被淹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使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

  3、不当顾问硬当裁判

  孩子常对父母的规劝表现出逆反心理,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大人管教,而应帮他们出主意、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孩子将生活学习中的快乐与兴奋告诉父母时,往往遇到的是猜疑、训斥与泼冷水;也有的是婆婆妈妈。于是,孩子干脆不说或少说。

  4、过于急躁而缺乏耐心

  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上过于急躁,总幻想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而缺乏扎实的行动,这就难免在亲子关系上吃“夹生饭”。有些父母高兴了,就与孩子泡在一起;而忙了、烦了,就对孩子不闻不问。这种“冷热病”很不利于与孩子建立巩固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