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能治好吗

时间:2023-10-08 17:19:45 教育 我要投稿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症,患此病的孩子智力大多正常,但行为上缺乏自控力,不能约束自己,主要表现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或者经常出现手脚和身体不停地运动,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发怒等症状,个别的孩子可有反复的怪动作,如眨眼皱眉噘嘴等,此病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的多动症倾向有哪些表现?

  学龄前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有80%到7岁后会发展为多动症,所以家长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这样孩子今后恢复正常的可能也越大。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没有发病的具体时限,父母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情况做出判断:

  1、婴儿期总要妈妈抱,喜欢哭闹,睡觉也总不好好睡,吃奶时吃吃停停,没有规律。

  2、3~4岁的时候非常活跃,在家里调皮捣蛋,玩具到处乱扔,吃饭的时候常常会弄得满桌子都是饭粒和菜。

  3、孩子到了5~6岁,该上幼儿园了,可是从来不听老师讲课,搞小动作,还会发出各种吸引别人注意的声音,如学狗叫等,而且喜欢招惹别的小朋友。

  如果发现孩子的活泼状况明显比正常孩子多,就要引起注意,但是要正确的区别孩子是活泼还是多动,如果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但如果有客在时能安静下来,或是好动时有目的性,而不是瞎动,这属于正常的活泼。

  多动症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据研究,儿童多动症患儿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可能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某一种,故临床上常用促进这类神经递质释放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

  这类药物以利它林为代表,近期疗效十分显著,但注意下午4时以后禁服,星期日、节假日应停药。本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淡漠、抑郁,家长不可自行滥用,即使专科医生应用时也必须密切观察。

  行为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习惯,如吃饭时不看图书、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应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实施注意力集中训练。

  对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者,开始可让其每日1-2次定时听故事,或让其自己读书每次5分钟,并逐渐延长时间。学龄期以后能每次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阅读45分钟以上者,为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标准。

  对精力过剩的患儿,可让其多参加打球、跑步等户外活动,不应要求这类儿童变为一个十分文静温顺的孩子。

  家长、教师及同学不要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发现其品质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但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不可袒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