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帮孩子出气,错误归因要不得

时间:2023-11-23 12:10:51 教育 我要投稿

  我们小区好多健身器械,奶奶们经常带孩子在这里玩。孩子们都很好动,由于年龄小,驾驭不了健身器械,时不时会被健身器械放倒。

大人帮孩子出气,错误归因要不得

  3岁的小匀在玩健身器时,碰到一个突出的地方,摔倒了,哇哇大哭起来。奶奶看到,赶紧把小匀抱起来,安慰着小匀“碰到哪里了?我给你吹吹,不哭不哭,我打他给你出气!”然后抬手给了健身器两巴掌,“谁叫你碰了我的孩子,我打你”,接着跟小匀说“小匀,我替你出气了,别哭了!”

  看到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孩子一旦摔倒,大人就会帮孩子跺地、打地,采用这种方式回本,孩子一看大仇已报,就会破涕为笑。

  这些做法看似是暂时安慰了孩子,但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小时候看不出,大了会麻烦。这其实是“错误归因”,让孩子找错了责怪对象。

  什么是错误归因

  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是指将一个来源的效果错认为是另一个来源(Payne,Cheng,Govorun,Stewart,2005)。通俗地讲,就是将事情的原因找错了(冯霞,冯成志,2012)。

  像上面这个案例,小匀摔倒了,是因为活泼好动,自己没有看到健身器材可能存在的风险,冒然尝试导致摔倒。奶奶没有提醒年幼的小匀要注意安全,也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对于风险预见不到位,导致小匀摔倒。这里面该负有责任的人应该是小匀和奶奶,而不是健身器。

  奶奶却把所有的责任推卸到健身器身上,还去打健身器,就是告诉小匀“有错的是健身器,不是自己!下次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后还会照样故伎重演。奶奶还是一如既往地替孙子出气,让错误无限循环下去。

  错误归因的危害

  大人习惯于使用错误归因的方式安抚孩子,长期这样做,伴随孩子的成长,会有很有多危害。

  孩子不会识别风险,还会屡屡碰壁

  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学会了找别人的责任,而没有学会如何识别风险。孩子在外面玩,外面环境复杂,大人不可能时时为他扫清障碍,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出现问题,孩子就会哭一场,大人帮他出出气,一会儿就忘得一干二净。

  孩子以为“大人都打了他了,他下次应该不敢了吧”。但事实是,风险不会排除,他还会牢牢放在那里。孩子如若不注意,下次还是不可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孩子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将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孩子受到大人处事方式的影响,会形成自己的做人原则。出现问题时,都是别人的错误,自己不知道改变。

  有一则故事说,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于一家蔬菜公司。开始时同工同酬,可是三年后,阿诺德被委以重任,薪水很高,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

  布鲁诺认为老板给他穿小鞋,跟老板发火抱怨,老板说安排布鲁诺去集市上看有什么卖的,布鲁诺在老板不断的提示下,一连出去3次才搞清楚卖的东西、数量和价格。

  老板又安排阿诺德同样的任务,阿诺德一次就搞定了所有的问题,而且还额外考虑了其他产品,把样品和卖东西的农民都带来了。交给了老板一个完美的答卷,老板非常省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知道把错误归结到客观问题身上,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正是因为自己的错误,才会导致和别人出现差距。

  归因错误会有消极影响

  归因错误,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往坏处归因,主观不努力,会给自己带来消极的影响。往好处归因,主观努力,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两个亲兄弟,哥哥锒铛入狱,和父亲进了一个监狱作伴。弟弟勤奋好学,考上名牌大学,最后成为企业家。

  哥哥认为父亲就是坐监狱的,自己也只能这样,也会是一个坐监狱的人。

  弟弟认为父亲已经入狱,自己更要发奋图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归因错误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一定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归因,不能将错就错。

  如何避免错误归因首先,正确安抚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安抚孩子是很有必要的。要检查孩子身体有没有受伤,如果受伤要及时送医院检查,不能随便处理。在孩子已经安全的情况下,或发现孩子没有受伤的时候,要告诉孩子:理解他的感受,大人会保护他,如果不疼、不害怕,哭一会儿是可以的,但是不要一直哭了。

  有人认为,立即安抚孩子,孩子是不是不勇敢,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要看是什么情况,要看孩子是什么年龄。在孩子可能受伤的情况下,自然要赶紧安抚孩子,保证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也要立即安抚孩子,给孩子以安全感。如果发现孩子在很安全的地方、年龄略大一些,可以适当延迟安抚。

  其次,教孩子分清责任

  安抚孩子之后,孩子情绪稳定了,就要教孩子分清责任,举一反三,防止下次再出现问题。告诉孩子有些地方会存在风险,但是这些是固定在这里的,我们不能改变。要做的是避开这些风险,远离这些地方或者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保护自己。

  同时,大人要告诉自己,以后带孩子要注意查看环境,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玩耍。提前教会孩子一些安全知识、不该碰的不要乱碰,从源头切断危险因素,保证孩子安全。

  最后,教会孩子学会认识自己

  在遇到问题时,不能采用替孩子出气的做法安慰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做到认识自己。

  卢梭说:“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碑铭上的那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的意义,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力自然不同,难免会有些失误。我们在教孩子认识自己时,不要责怪孩子“都是你自找的,有什么好哭的”。而是引导孩子“想一想刚才是怎么碰到的?”孩子说出自己的行为时,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告诉孩子“如果你这样做就会保护自己了”,孩子会从中学会正确的做法。

  从小就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方法,出现问题时,首先从自己出发,想想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解决,可以避免孩子错误归因。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个军官看到一个士兵戴的帽子很大,都快把眼睛遮住了。

  他问士兵“你的帽子怎么会这么大?”

  士兵回答说“报告长官,不是我的帽子太大,而是我的头太小了。”

  军官听了哈哈大笑,“头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吗?”

  士兵说:“一个军人,如果遇到点什么,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别的方面找问题。”

  十年后,这位士兵成为一位少将。

【大人帮孩子出气,错误归因要不得】相关文章:

爸妈帮孩子戒尿不湿的常见错误10-29

孩子被欺负,当父母的是否要给孩子出气?11-01

管孩子不是把孩子当出气筒,更不应去激怒孩子!10-27

为安全束缚孩子要不得11-06

帮孩子11-07

大人打孩子好吗08-20

过早给孩子吃大人饭有什么危害 孩子几岁吃大人饭10-30

如何让孩子读懂大人的情绪11-03

大人“恐吓”孩子有害无利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