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没特效药,怎么办?

时间:2023-11-30 07:16:32 教育 我要投稿

  A郊区儿童发病高于城区儿童

孩子“尿床”没特效药,怎么办?

  本次调查的学生为9197人,年纪在6-14岁。调查显示,郊区儿童的遗尿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儿童。

  “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可能会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导致孩子更容易患上遗尿症。”主持该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蒋小云教授介绍,遗尿症在家庭收入较低、拥挤的大家庭和多个孩子共同生活的环境中较为常见。医生猜测,低学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易患遗尿症的原因,可能和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恰当照顾,特别是排尿训练有关。

  父母曾“尿床”

  孩子尿床几率高达73%

  宝宝尿床可能会有遗传的原因。据研究,父母中有一人有遗尿史者,宝宝发生遗传性遗尿的概率为40%;若父母皆有遗尿史,则遗传概率为73%。而且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身上。

  目前,只有少数的遗尿症患儿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很多家长觉得“尿床不是病”,认为“长大自然好转”,一拖再拖,直到孩子上学了才引起重视,甚至十几岁时发现还会尿床才去治疗。或者“病急乱投医”,孩子无法得到正规诊疗。这种“等等看”的态度往往导致不必要的痛苦。

  遗尿症儿童每年的自我缓解率只有10%-15%,但不能缓解的患儿,其遗尿的严重性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还有2%-5%的患儿到了成年后仍会尿床,甚至可能终身尿床;而37.6%的遗尿症患儿同时存在睡眠障碍;儿童遗尿症还使患儿因尿床感到羞愧、沮丧和自卑,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敏感。

  最新诊断标准

  =遗尿症

  >5岁+每周尿床

  >2次+持续6个月

  根据最新调整的诊断标准,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夜间尿床两次以上,且持续六个月以上,可被诊断为儿童遗尿症。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会控制排尿,不大会出现尿床问题了。如果超过五岁仍频繁尿床,有可能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夜间遗尿症。”蒋小云表示,原发性遗尿症与心理因素(如父母离异、亲人受伤、恐惧受惊等)、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致夜间尿量增多)、睡眠觉醒障碍(膀胱胀满了也不能自己醒来)、天生膀胱容量小、遗传等因素有关。此外,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家长把尿训练不当等,也是引起儿童尿床。

  也有小部分遗尿是继发性的,即是因为泌尿系统感染、儿童肾病、神经系统疾病、儿童糖尿病、心理压力等导致的,这只占很小的比例。

  “尿床”没有特效药,排尿训练可以控制

  家有“尿床仔”,家长们都不会省心。有家长总想找“特效药”给孩子吃,快速治好尿床。在此,儿科专家提醒,尿床根本无特效药,家长千万别轻信偏方。如果是因病引起的继发性遗尿症,治疗好引发的疾病就能好转;而占绝大多数的原发性遗尿症,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需要靠家长耐心地纠正以及心理暗示,不一定需要吃药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应避免说教、训斥以及在人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否则会加重孩子病情。孩子越怕尿床,往往越怕越尿。

  轻度尿床不必吃药,行为疗法可以控制

  “一旦患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的夜遗尿门诊接受治疗,最好在学龄前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蒋小云教授表示。

  对于轻度遗尿症,可先观察2-3个月,通过排尿训练的行为疗法,并加以饮食指导,比如控制晚餐、睡前饮水量,少吃利尿、凉性食物,适度进行憋尿锻炼等,一般可控制住病情发展。

  中重度遗尿症和夜间抗利尿激素不足的患儿,除了行为疗法外,还要配合服用一些药物。用药一段时间后减量观察,如果复发再行用药。对于膀胱容量小的孩子,还可以给个“尿床报警器”或称“遗尿闹钟”——一种尿床感应器,一端电极放在尿布上,另一端连着闹钟。只要有尿水渗透尿布流到尿床感应器上,就会迅速将线路接通,闹钟响起,达到报警的目的。“孩子尿尿通常会先渗出一些,再大量排出。通过‘遗尿闹钟’可训练孩子,只要膀胱尿满了,就要醒来。”

  而对于遗传性的遗尿症,目前还没确切找到致病染色体和对付方法,可能要终身用药。

  行为训练

  应遵循孩子自然排尿规律

  其实,宝宝入睡后的排尿时间往往有规律。从宝宝2-3岁起,家长就可以帮助宝宝脱离纸尿裤。妈妈不妨观察几次,宝宝夜里大概在几点会排尿,在掌握宝宝的排尿规律后,提前几分钟叫醒宝宝去尿盆排尿。重复多次后,宝宝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

  有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从不做夜间排尿方面的指导,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会造成孩子尿床;有些家长正好相反,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在宝宝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时把尿,反而容易尿在床上。

  还有的家长则采取强迫训练的方式,人为制定一个把尿时间,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宝宝对起床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弄巧成拙。

  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会使遗尿症经久不愈。这类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有的妈妈可能对宝宝尿床不以为然,还会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比如“我们宝宝昨天又画地图了”,虽然是无意的,却会让宝宝感觉自卑,甚至对宝宝的心理产生很大的伤害。

  如果有天夜里,孩子把妈妈叫醒,说要尿尿,早上起床时妈妈一定要多称赞他的行为:“夜里有尿知道叫妈妈了,宝宝长大了哦!”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要孩子夜里知道叫醒你、没有尿床,就永远像第一次一样称赞他。

  和孩子一起做尿床气象表

  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尿床气象表,不尿床时用太阳表示,尿床用下雨表示。干爽的一天,就画上个太阳;湿漉漉的一天,就相应地画上阴云和雨。画出太阳时,要多多表扬孩子;而画上阴云和下雨时,也不要埋怨他,而是鼓励他争取下一次画上太阳。孩子会在这样的鼓励中,让“太阳”日不断增多,“下雨”日不断减少。

  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选他喜欢的日历和绘画颜色,让TA有兴趣配合你,并从中得到鼓励。

  如果家长还是无法帮孩子纠正尿床,可上医院儿科请教专业医师。■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 通讯员 彭福祥

【孩子“尿床”没特效药,怎么办?】相关文章:

孩子尿床怎么办?11-14

孩子尿床怎么办11-16

孩子经常尿床怎么办?11-12

孩子大了还尿床,怎么办?11-16

大孩子尿床怎么办11-18

孩子尿床怎么办才好11-18

孩子总尿床怎么办?11-18

孩子老尿床怎么办11-25

孩子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孩子经常尿床怎么办10-28

孩子都这大了还尿床怎么办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