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不该拔苗助长

时间:2023-12-01 08:18:16 教育 我要投稿

  中国的父母最喜欢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心之所系都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孩子在这种处境下或许被逼着学到很多知识,而他们整体的发展,如人格的完善、兴趣的培养、身体的健康等,有可能因此滞后,甚至再也不可能获得了。

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不该拔苗助长

  最近,在网上有一个九岁的孩子非常出名。他父亲教他演讲,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物。这孩子的演讲张口即来,滔滔不绝,他也很为自己的演讲才能得意。可是,这个“小神童”的演讲听起来毫无创意,十分乏味,似乎有一股力量逼着他不停地说下去。有网友称,他就像在大会上废话不绝的干部;还有网友称其为“超级废话篓子”。公平地说,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对许多话题“信口开河”半天,也算难能可贵,说明孩子父亲在教育上是下了功夫的。可惜这位父亲培养孩子用的是“拔苗助长”的方法。他想把孩子塑造成“大人物”,认为大人物就意味着要会演讲,而演讲就是对什么事都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

  领导们好大喜功,希望亩产一万斤,靠这种幻想来瞎指挥,就会出问题。农民有常识,知道这样干不行,但是他们畏惧权力,害怕遭到惩罚,就不得不顺从。为人父母者,在孩子们眼里即使不是“一言九鼎”,也至少是大权在握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瞎指挥,可以想像,孩子们会像公社的农民那样服从,放弃自己的判断力。上面谈到的这个九岁的“神童”,就对自己父亲的做法很认同,对爸爸崇拜有加——这是此事最为不幸的地方。

  “拔苗助长”导致的结果很糟,这么做的动机却可以理解。人类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快、更好、更出色,这也是人类创造性的动力来源。但是,如果没有冷静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求好求快的动机就会驱使人去干傻事。把禾苗的高度拔上去了,却让它们失去了生命力。

  中国的父母最喜欢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心之所系都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孩子在这种处境下或许被逼着学到很多知识,而他们整体的发展,如人格的完善、兴趣的培养、身体的健康等,有可能因此滞后,甚至再也不可能获得了。

  对于中国的父母和教育者而言,在学习方面少一些期待,少一些评价,着重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反倒可能更有裨益。研究创造力的美国心理学家Amabile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他让参与实验的人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对于一部分人,告诉他们将会有人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估,对于另外一部分人,则不这么说。他发现,当人们意识到将有人对他们的成果做出评估时,他们工作的创造性就会减弱。这是发人深省的研究结果。在教育中,我们时常处于一种悖论的状态:我们越强调创新,越急于催促学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结果反而是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性和智力的发展。(訾非/文)

【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不该拔苗助长】相关文章:

培养孩子智力方法04-26

绘画培养孩子的智力11-15

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10-31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11-14

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11-27

重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11-21

父母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11-10

角色游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08-10

自由玩耍可培养孩子创造力11-07

孩子创造力培养有什么方法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