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认为什么是为政之本

时间:2023-08-02 06:10:24 家庭 我要投稿

  墨子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

  墨子认为什么是为政之本1

  “尚贤者,政之本也”,语出《墨子·尚贤》,意思是说,尊重推崇贤才,任用品行高尚、能力突出的人,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尚贤政治传统历史悠久。墨子认为,为政者要打破讲究血统关系的宗法观念,从各个阶层中选拔具有真才实学之人,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他肯定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佑”,认为“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通过有效监察和合理评判,对官员赏罚分明。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提拔虞舜,“明明扬于侧陋”,起用地位低微之人。《礼记·礼运》记载孔子论“大同”之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得贤者昌,失贤者亡”,人才往往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孔子提出“为政在人”,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贤才:有贤才推行仁政,则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没有贤才推行仁政,则政治昏暗,社会混乱。西汉贾谊用登山和下渊来比喻得贤与失贤的不同政治结果:“君子得贤而举之,得贤而与之,譬其若登山乎!得不肖而举之,得不肖而与之,譬其若下渊乎! ”能够尊贤用贤的'事业,如同登临高山,蒸蒸日上;不能尊贤用贤的事业,如同堕入深渊,每况愈下。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使秦走上强国之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而成就蜀汉大业,唐太宗依靠“房谋杜断”、倚重敢于面折廷诤的魏征而开创“贞观之治”……这些事例雄辩地说明了人才与国家兴亡、事业成败之间的关系。

image.png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对于为政者来说,招贤纳士至关重要。首先要爱才。周公曾告诫儿子伯禽说:“我乃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地位不可谓不重。然而,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有失于天下之贤人。”

  其思贤若渴、尊贤重贤的心情可见一斑。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是他对周公的致敬,更是对人才的表白。其次要善于辨才。中国历来强调德才兼备。

  墨子提出三个具体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德行高、口才好、学识广博的人才可称为贤者。

  还要善于选才。诸葛亮提出“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等等。总之,要对人才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更要善于用才。

  北宋司马光认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提出要用人之长处,不求全责备,让人各得其所、发挥特长;特别是对看准了的人一定要大胆使用。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古人的尚贤重贤的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墨子认为什么是为政之本2

  “尚贤”是中国传统为政之道的核心标椎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贤士的传统。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尚贤”思想、以及隋唐之后的科举制等等,都证明了“尚贤”文化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角色之一。

  《墨子》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的“尚贤”文化的同时,对“尚贤”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后世“尚贤”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墨子》、尚贤思想、尚贤文化、为政之道

  “选贤任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深入人心的理念。中国早期的禅让制中,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看中了舜的贤能,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的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大禹治水有功,以禹为继承人。后又有商纣王昏庸无道,周武王诛伐纣王,得到天下贤士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胜利,建立西周。

  另外,《诗经·小雅·鹿鸣》有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此诗以鹿起兴,言鹿得萍草为美食,呦呦相乎,呼唤其友的到来,来喻人君用美食、美乐、美酒款待贤者的到来,表达了君子求贤若渴,希望有明德的贤者来投靠自己的心情。

image.png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也针对尚贤提出自家观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个人都应该向贤人学习,孟子亦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可谓悦贤乎?”。

  荀子在《君子》篇中谈到尚贤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礼记·大传》有言:“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举贤使能即尊崇推举有德之人,以实现政通人和。法家也主张用贤,慎到认为:“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

  即能治理国家的君主,并非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关键在于任贤使能。墨家亦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强调要尚贤使能来治理天下,《墨子·尚贤》集中体现了墨家的尚贤思想。

  《墨子》在继承前人的“尚贤”思想的同时,对墨家的“尚贤”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与当时的诸子百家的“尚贤”相结合,共同促进了春秋战国尚贤思潮的发展,并为后世的“尚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墨子》主要以为政之道为主题,提出了“亲士”、“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政治思想。

  其中,“尚贤”主要强调了墨家的用人原则,《墨子》在开篇之文“亲士”章即指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这反映了墨子对贤士的尊崇,与“尚贤”篇中的“尚 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相呼应,也引出了墨家强调的尚贤聚贤的重要性即“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首先,“尚贤”即尊重贤人,崇尚贤士。从选举贤君开始,《墨子》在“尚同”中指出“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以此可知,墨子鼓励世人推举贤者为君,墨子还在“尚同”篇指出“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为贤者,才可使天下大同。

  另外,墨子在“尚贤”篇指出:“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墨子认为,贤士是国家之珍,并且,贤良的多寡,决定国家治理情况的好坏,即“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又有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为证,墨子更加肯定了“尚贤”是为政之道的根本。况且,春秋时期,诸国混战,各个国家都是急需良才之时,然而许多国家却任人唯亲“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

【墨子认为什么是为政之本】相关文章:

为什么家务劳动被认为是女人的事儿07-13

为什么中国人认为白色不吉利04-21

中医认为抽烟的好处06-23

男人认为情人是他的女人04-26

哪些星座认为感情是用来利用的04-14

中医认为早上最佳起床时间04-01

女生认为男生最帅的穿搭04-19

中医认为总梦到死人的原因04-23

中医认为健康养生的第一要素07-04

男人认为有女人味的穿搭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