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婚礼文化礼仪

时间:2023-10-05 06:11:22 家庭 我要投稿

  唐朝婚礼文化礼仪,唐朝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从婚礼服装上讲,是历代的佼佼者,关于唐朝的礼仪是很多的,以下分享唐朝婚礼文化礼仪。

  唐朝婚礼文化礼仪1

  1、纳彩(采)

  开剪也叫“纳彩”是指男家于迎娶前一个月,将结婚日子提前通知女家,谓“送日子”。男家将给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谓“送嫁妆”。并请一儿女双全的有福之妇女,为姑娘裁衣,谓之“开剪”。

  《婚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后亦以鹅代)”

  2、问名

  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3、纳吉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image.png  

  4、纳征(纳诚/纳币)

  就是大家所俗知的送彩礼

  5.请期

  双方讨论定下婚礼日期

  6、亲迎(迎亲)

  以前新郎是不去女方家里的,至明、清时期,开始要求新郎也要到女方家。

  闹洞房(简单列些闹洞房的习俗)

  (1)撒谷豆古代撒的是谷子、豆子 到经济发展后 有了花生、桂圆等 到了现代 撒的就是糖果、枣子、烟等

  (2)跨火盆意红红火火

  (3)传袋结婚这天 新娘要求“足不沾地” 在新郎家从家门跨火盆后 由布袋置于地上 新娘从布袋上走过 走过的布袋移到前边 一个一个传递 取“袋”“代”谐音 传宗接代 传代之意

  (4)吃子孙饺子 这个饺子比较有意思 只有新娘有的.吃 新郎没的吃 而且 这个饺子不是熟的 新娘一边吃 同时被询问“生不生?(饺子是生的)而新娘答“生”。 取“生子”谐音, 讨个吉利。

  唐朝婚礼文化礼仪2

  唐朝婚礼有哪些礼仪一:纳采

  在唐朝如果男方想要和女方家结为亲家,必须亲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在女方答应以后,才正式向女方家行纳“采择之礼”男方需要送女方家一些有吉祥寓意的物品,其中雁在唐朝是纳采必备品。

  唐朝婚礼有哪些礼仪二:问名

  问名也就是男方家里会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如果女方接受提亲,就会把女方的姓名与生辰八字一并交给男方带回,之后男女双方的名字会写在一张红色的庚帖上,然后去占卜下看下两人是否合适。

  唐朝婚礼有哪些礼仪三:纳吉

  在闻名确定工会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没问题之后,男方会选择一个吉日,正式向女方家下婚书,并且带上订亲的聘礼前往女方家

image.png  

  唐朝婚礼有哪些礼仪四:纳征

  纳征就是纳币,男方通常会再选一个良辰吉日,邀请亲朋好友携带礼金、礼书以及其他聘礼前往女方家,女方在清点完聘礼之后,也需要回礼给男方。在纳征完成后,双方的婚约就算正式成立。

  唐朝婚礼有哪些礼仪五:请期

  请期就是男方在情人占卜后算出结婚的'黄道吉日,然后准备好礼品前往女方家商议迎亲的日期,女方接受礼物和同意迎亲的日子之后,就定下成婚之日。

  唐朝婚礼有哪些礼仪六:亲迎

  也就是在成婚当天,新郎会带着婚书前往女方家迎亲,并连同媒人、亲友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这里敏敏也包括当天取回新娘到夫家之后的一连串仪式。

  唐朝婚礼服装有何特点

  唐朝的婚礼服装继承了前面历朝的神圣庄严和以后喜庆气氛,男子服装以绯红为主,女子服装以青绿为主,钗钿礼服是在晚唐的时候宫廷命妇所穿的礼服,在科举制度影响下,贵族子孙迎娶时也可用冕服或者弁服,平民结婚也可以使用红色的礼服。

  唐朝婚礼文化礼仪3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属“开放型”社会,其开放特点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关系等方面,而且反映在民间礼俗和婚姻制度上。当时,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

  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首先表现在青年男女择偶相对自由和对美满婚姻的大胆追求上。《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青年男女的'自由择配己开了绿灯。

  封建社会时代的所谓贞节则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在我国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离婚、再嫁便越来越不自由。但是在唐代,离婚极为常见,再嫁不以为非,贞节观念的淡薄在整个封建社会都为罕见。

image.png  

  唐代结婚条件: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同姓不婚

  古人认为: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古人认为结婚的一大作用,就是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繁衍人口。而同姓结婚,不利不同姓氏间传播。而现代法律规定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得通婚,则是从遗传学的角度考虑。综合历史所观:西方大家族多有家族遗传病,而中国则少之又少,不得不说有这一婚俗的功劳。

  3、结婚年龄

  古代是结婚年龄是男20,即“弱冠之年”,又称“行冠礼”。古代男子满20岁,则由家族长辈、德高望重者戴上一布帽,称为“冠”。表示男子已长大成年,于公共场所将被以成年人对待。家族集会等可与成年人一起出席,亦是言明可承担责任,可以成家了。

  女子的成婚年龄则较男子早些,是15岁,即“及笄”。女子满15岁,就要将辫子解开,梳上发髻,插上簪子,称“及笄”

【唐朝婚礼文化礼仪】相关文章:

婚礼敬茶文化礼仪08-18

土家族婚礼文化礼仪09-10

西餐礼仪文化08-31

南非习俗文化礼仪08-22

日本邀请文化礼仪08-22

中餐文化礼仪规则08-25

公司餐桌文化礼仪08-20

印度餐桌文化礼仪08-20

酒店西餐文化礼仪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