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有什么风俗礼仪

时间:2023-12-02 23:09:57 家庭 我要投稿

  中华礼仪,作为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开斋节有什么风俗礼仪1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这一宗教的节日,而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群体为回族,因此它也是回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image.png  

  起源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

  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

  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

  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词语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

  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

  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伊斯兰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解释说:“这两个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的启示所规定的合法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仆人选择的吉庆日。

  穆斯林遵守这两个节日,标志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成功。

  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

  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

  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image.png  

  ”从《古兰经》教导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这两个“尔德”(节日),的确与任何民族的节日习惯都很不相同。

  《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贡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

  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

  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兰另一经典《圣训》记载,先知为穆斯林指定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星期的主麻(聚礼)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开斋节和宰牲节)。

  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定时“返回”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集会,以叩拜和敬畏真主,从而获得真主许多倍的回赐与恩典。

  穆斯林认为,从真主启示和先知教导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

  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遂成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风俗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

  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

  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

  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

  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有的地方念三遍“随俩”),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开斋节的由来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

  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

  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

  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

  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

  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

  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有什么风俗礼仪2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

  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image.png  

  4、【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7、【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8、【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9、【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10、【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image.png  

  传统宗法礼仪

  1、【宗法】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

  体现这一法则,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等级制度,就叫宗法制。

  2、【世袭】世代继承先人帝位、爵位和领地等叫世袭。

  相传原始社会尧传舜,舜传禹,这种传贤制度叫禅让。

  禹死后,其子启始立传子制度。

  3、【宗族】由共同祖先的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亲属群体。

  古代有九族、三族之说。

  九族,一般认为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三族,说法较多,或指父、母、妻三族,或指父、子、孙三族,或指父母、兄弟、妻子三族。

  古代一人犯罪常牵连到宗族,有“族灭”的刑法。

  4、【大小宗】大宗、小宗的区别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

  大宗是指家族中嫡长子孙世代相袭的系统,大宗的嫡系长房,名称有嫡子、宗子、嫡长子等;小宗是指家族中嫡系长子以外其他儿子的世系,他们被称作支子、别子、庶子等。

  5、【昭穆】古代宗法制度,把始祖以下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为“昭”“穆”两辈,以区分父子两代。

  按左昭、右穆,规定宗庙次序、坟地葬位、祭祀排列等,即始祖居中,昭位次居左,穆位次居右。

  6、【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

  古代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天子七庙,太祖庙居中,左边三庙为“三昭”,右边为“三穆”,所以宗庙制度又叫昭穆制度。

  7、【五服】按照生者与死者之间亲属关系的亲疏,古代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如在五服之外,就不再是亲属。

  如杜甫《遣兴》“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中,“缌麻”非指丧服,而是指亲属关系。

  8、【伯仲叔季】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表示最小。

  9、【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给女子规定的道德标准。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女工)”。

  10、【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道德标准。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是提网的总绳,为纲是居于主要或支配地位的意思。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11、【七出】封建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有其中一种,即可遗弃。

  是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反动礼教。

  12、【五礼】古时,祭祀之事称“吉礼”,冠婚之事称“嘉礼”,宾客之事称“宾礼”,军旅之事称“军礼”,丧葬之事称“凶礼”,合称为“五礼”。

  此外,五礼还指五种等级的礼,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之礼。

  13、【祭祀】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鬼。

  14、【牺牲】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猪、羊、牛等牲畜,称为“牺牲”。

  要求纯色体全。

  15、【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时间,事先要更衣、沐浴、独居、素食、戒酒,以示心地诚敬,称为“斋戒”。

  16、【居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还需遵守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无论是丧礼制度、丧服制度,都具有等级分明、形式繁缛这两个显著的特点。

  17、【稽首】为最隆重的拜礼,一般为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祖先的礼仪。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头在地。

  头叩地时要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18、【顿首】方式与“稽首”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施礼者必须急叩头,额头触地而拜。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19、【长揖】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不分尊卑。

  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20、【膜拜】行礼时,两只手放在额头,伏地跪拜,表示极端尊敬或畏服。

  也专指拜神拜佛。

  21、【万福】唐、宋时妇女对人行礼,双手在襟前合拜,口中说着“万福”;后来“万福”则作为敬礼的'代称。

  22、【冠礼】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

  加冠后即可成婚,享受成人的待遇。

  23、【笄礼】古代贵族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后结发加笄,即在头顶上盘成发髻,用簪子插住,表示已成人,可结婚。

  24、【三书六礼】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即纳采(向女家送礼求亲)、问名(向女家问清女子名字与生辰)、纳吉(卜得吉兆后到女家报喜、送礼、订婚)、纳征(订婚后向女家送较重的聘礼,也叫纳币)、请期(选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亲迎(新郎到女家迎娶)。

  25、【嫁娶】“嫁”指女子出嫁;“娶”指男子娶妇。

  “嫁”意味着女子有家,“娶”表示男方把女子娶到家中。

  从“嫁娶”两字可以看出旧时男尊女卑的观念。

  26、【席座】古代君主、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事料民时,都是“南面”而坐(坐北朝南),以北边座位为尊。

  汉代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即西边)为尊。

  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是向西的座位。

  27、【左右】古代礼仪习俗,席位以左为尊。

  主客之间,主居右而客居左。

  但就地位来说,却是以右为尊。

  如“右姓”“右族”,即指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右职”指重要职位。

  与此相反,“左”则示其“卑”“下”。

  如“左迁”即降职。

  “左官”即指地位低于朝廷官员的官员。

  婚礼礼仪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的。

  今天的婚礼形式上虽然有很多变化,但传统“六礼”的主体内容基本保存。

  在现今社会人们更加青睐于中式婚礼,将这些传统礼仪穿插在自己的结婚庆典中将更加凸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品味风格。

image.png  

  下面就将介绍一些古代的婚嫁知识。

  1、 纳采那才是婚礼的第一阶段,有初步达成协议、交纳定金之意。

  其程序是: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如女家不拒绝,则备少量财礼正式求婚,财力中应有大雁,即《仪礼》中所谓“昏礼下达,纳彩用雁”。

  故纳彩称“奠雁”礼。

  2、问名男方家托媒人再到女方家问清女方家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和婚的仪式,民间俗称为“下帖”。

  问明礼由问生辰八字发展到后来问生母的身份、门第的职位的高低、财产、容貌健康等方面。

  问名礼实际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占卜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的命相、阴阳,一是社会地位和财产。

  3、纳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和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家的仪式,现在多称订婚。

  问名后,男方家将女方生辰八字和儿子的生辰八字开列,请巫卜“算命”,问凶吉祸福(俗称“合八字”)同时男方家还的再备礼物到女方家决定婚约。

  旧式婚礼多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香烛、猪羊等。

  民间又将此仪式称为“小聘”、“订聘”。

  4、纳征男女上方父母邀集部分亲友订立婚约仪式,由男方向女家交纳聘财,婚约至此成立。

  这是六礼中最主要程序之一。

  这是所送聘礼多为钱财布帛之类,而且礼品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这时夫妻关系既定。

  5、请期男方家向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的仪式。

  纳征后,男方与女方家协商晚婚的日期,如女方家推辞由男方家决定,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子”。

  古代选择日期多请算命先生确定所谓“黄道吉日”而且多以逢双的日子为主。

  现代这一习俗虽然保存,但在选择时多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为主。

  这一阶段到亲迎仪式时,女方家要准备嫁妆,而嫁妆多是成双成套的被褥、衣服、橱柜、盆桶等。

  6、亲迎新婿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到商定迎亲之日新婿带着迎亲队伍到女家迎娶新娘,迎归后,新婚夫妻再举行拜堂仪式,即传统“三拜”仪式。

  随后举办宴席,宴请宾客,宴席结束还有热闹非凡的“闹洞房”活动。

  至此女方才入夫家,成为丈夫宗族的正式成员。

【开斋节有什么风俗礼仪】相关文章:

出月子有什么风俗礼仪08-27

立春有什么古老风俗10-08

回民结婚有什么风俗08-07

春分有什么风俗吃什么食物06-13

餐桌礼仪有什么03-19

结婚的礼仪有什么04-14

立冬节气的风俗有什么09-24

商务社交有什么礼仪09-23

酒桌礼仪有什么03-16

酒席吃饭礼仪有什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