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姓的历史来源

时间:2023-04-30 09:09:18 美文 我要投稿

  舒姓的历史来源,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也有很多的姓氏,将这些汇集成一本《百家姓》,是古人的智慧。下面一起来看看舒姓的历史来源。

  舒姓的历史来源1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舒城县及周边),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舒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

  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先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

  舒(shū)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国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姬发在灭殷商后,在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的封国,皆为子爵小诸侯国。皋陶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支裔,东夷部族首领之一,主要活动在奄地一带(今山东曲阜)。

  虞舜执政时期,皋陶曾担任负责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称。大禹继舜为帝后,皋陶亦继续受到重用。群舒诸国起先在周惠王姬阆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国所攻取,后又在周襄王姬郑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国与徐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娄林之战”中,乘机脱离徐国控制而分别复国。周定王姬瑜六年(公元前601年),楚庄王芈旅(熊侣)首灭蓼舒国;

image.png  

  周简王姬夷十二年(公元前574年),楚庄王再灭舒庸国;周灵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楚、吴两国交战之际,舒鸠国又被楚康王芈昭(熊居)所灭;其余的群舒诸国在其后也陆续被灭于楚国。

  灭国后,群舒诸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氏,称舒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己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寿舒,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寿舒,地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黄草坡一带,是春秋时期莒国之地,为战略要冲,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例如在史籍《左传·襄二十三年》中记载:“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寿舒,莒地。”也就是记载了周简王姬夷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齐国与莒国之间著名的“蒲侯之战”:齐灵公姜环与莒子相约于明日在寿舒再战。

  莒国灭亡并被宿敌齐国吞并后,居于寿舒及其周边一带的国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寿舒氏、蒲侯等,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舒氏、寿氏、蒲氏、侯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舒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锡伯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徐氏、苏氏。

  ⑵、蒙古族舒穆禄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r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记载:

  ⑴.满族秋舒哩氏,满语为Ciosuri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县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秋氏等。

  ⑵.满族书玛哩氏,亦称石马拉氏,满语为Sumari Hala,汉义“小口袋”,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石氏等。

  ⑶.满族舒佳氏,满语为S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法喀堡子(今辽宁新民法哈牛镇)。后有赫哲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舒氏。

  舒姓的历史来源2

  舒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六十四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沿长江地区。当代舒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64%,总人口大约有80万。

  舒的名义和图腾:

  舒的本义是伸展。形声字,予为形符,以物予人,得伸其意,舍为声符。其引申有舒缓之义,义也同徐。金文的舒字像一人肩扛一根木头,在土台上建屋舍。与徐字的高脚楼居的区别,在舒字的屋舍建于土台之上。舒人的崇拜图腾和氏族族徽自然也发生了变化。在土台建屋舍,除可徐徐缓慢地步上外,屋子内可以防虫豸和避潮湿,使人感到安全和快意,于是引申出舒适、舒服、舒张之义。

  舒,也是动物名,一种鸟类,即舒雁、舒鸭,舒为野鹅的别名。舒人应属于以野鹅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

  舒姓的起源与演变:

  舒姓起源有二:任姓和偃姓

  第一支出自任姓。黄帝之后,任姓之裔有舒氏。后裔不详。

image.png  

  第二支出自偃姓。古帝皋陶之后,偃姓之裔,在周时为舒国。原居山东滕州南,西周初期,随徐人南迂淮北地区,建立舒国,故地在今安徽庐江西南,子爵,春秋时徐灭舒子国。后舒人又复立舒国,还建立了舒庸、舒鸠、舒蓼、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春秋时,楚国先后灭了舒国和群舒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自舒姓诞生后,一直稳定地往下传递,舒姓中融入其他血液的事件发生得很晚。直到清朝初期,世居东北的满洲八旗姓纷纷改用汉姓时,其中满洲八旗姓舒穆禄氏、舒觉罗氏、舒佳氏、舒穆鲁氏,锡伯姓舒穆尔氏,均集体改姓汉族舒姓。这样东北地区的舒姓中就融入了一部分满族的基因。

  历史上舒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舒姓活跃在安徽淮北地区。秦汉时期,已经越过长江,进入东南地区,形成舒姓重要的聚集地。隋唐时期,舒姓不但向南发展,而且在河北巨鹿、陕西长安形成了两大望族。宋朝时期,舒姓主力已越过长江。

  宋朝时期,舒姓大约有11万2千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零八位。舒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南、江西,这四省的舒姓大约占舒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在湖南、陕西、四川、湖北等。浙江是舒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舒姓总人口的22%。

  明朝时期,舒姓约有14万5干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六位。当时广西、江西、浙江、安徽为舒姓比较集中的地区,这四省大约占舒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广西为舒姓第一大省,约占舒姓总人口的32%。

  舒姓的历史来源3

  当代舒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舒姓的人口大约有80万,为全国第一百六十四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舒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舒姓的第一大区为重庆市,大约占全国舒姓人口的19%,重庆、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是舒姓的主要分布地,这五省市舒姓大约占全国舒姓人口的71%。

  其次分布于浙江、贵州、安徽,这三省大约又占舒姓人口的14%。全国基本形成了以川渝为中心,向东沿长江的舒姓分布带。

  舒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164)表明:在川渝黔、云南东部和北部、桂湘大部、福建西北、赣鄂大部、浙江中部、安徽南部、河南东南、陕甘南部,舒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14%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1%,居住了大约70%的舒姓人群。

  在粤闽大部、浙江北部和南部、上海、江苏南部、安徽中部、河南南部、陕甘中南部、云南大部、黑吉东部,舒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在0.07%—0.14%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3.9%,居住了大约21%的舒姓人群。

  舒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舒姓的郡望有巨鹿、京兆、庐江。舒姓以阆风为其堂号。“阆风”堂号源出南宋舒岳祥。舒岳祥为南宋宝祐年进士,官承直郎,宋亡后避地奉化,不愿为元朝做官,读书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有《阆风集》220卷传世。故后人以阆风为宗族堂号。

image.png  

  楹联舒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明经教授;忠孝状元。

  工牡丹赋;成钓台诗。

  学受紫阳;策筹文武。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舒姓历代名人35名,占总名人数的0.08%,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八十七位;舒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5%,排在并

  列第一百一十五位;舒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舒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8%,排在并列第一百六十五位。

  舒姓历史著名人物有:三国时吴国重安长舒燮;唐朝元和进士、宰相舒元舆;北宋舒州知州舒雅,御史中丞舒亶;南宋陶瓷家舒翁,乾道进士、徽州教授舒璘,景定进士、平江府知府舒津,宝祐进士、承直郎舒岳祥;

  明朝广西布政使舒清,刑部尚书舒化,浙江布政使舒大猷,御史舒荣都;清朝杭嘉湖道舒化民,诗人舒位;当代出版家、辞书编纂家舒新城,电影演员舒绣文,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书法家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