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的故事

时间:2024-02-15 08:33:43 美文 我要投稿

脚踏实地的故事1

  【成语】: 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的故事

  【拼音】: jiǎo tà shí dì

  【解释】: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成语故事】: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资治通鉴》。他治学严谨、刻苦,为编撰《资治通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对书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时只剩下80卷,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写成,没有写一个草字,剩下的废稿把两间屋子都堆放满了。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写了1360年的历史。他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人们的赞扬。一次司马光问他的朋友: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朋友答道: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这个成语形容做事认真、踏实。

  【造句】

  1.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2.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大地才乐意留下他的脚印。

  3.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4. 要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走,每天都实现一点,每天都进步一点。

  5.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曾国藩

  6. 终于可以“脚踏实地”做人了!

  7. 壮志凌云地想,脚踏实地的干。

  8. 言而有信为人,脚踏实地做事。

  9.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10. 要想壮志凌云,就须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的故事2

  一年夏天,美国诗人爱默生接待了一位乡下青年。青年人自称是个诗歌爱好者,从七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所以前来请教,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爱默生对他欣赏有加。

  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但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为这位小伙子在文学上很有天斌,经过努力必将前途无量,所以他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于是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当时有名的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两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总是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正是出于爱默生不断的赞赏与推荐,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点小小的名气。

  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没有给爱默生寄诗稿,信却越写越长,奇妙想法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爱默生开始感到不安。凭着对人生的了解,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一种危险的倾向。

  但他不忍心伤害年轻诗人,所以通信一直在继续。爱默生的态度却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他如期而至。在这位老作家的书房里,爱默生问小伙子为什么不给他寄诗稿了。小伙子回答说,他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史诗,因为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大诗人,必须写大作品才可以,还信誓旦旦地说,他的史诗巨著马上就会公之于世。面对小伙子这番狂妄语,爱默生无语。

  文学聚会上,这位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读过他的大作,即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读过,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大作家爱默生怎能如此欣赏他呢?

  转眼间,冬天到了。青年诗人仍然给爱默生写信,但他不再提起自己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也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是他的空想。他写道:“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认为,所以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我得了阁下的赞赏,我深感荣幸。”

  “使我深深苦恼的是,自从获得您的赞赏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提起笔来,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和尊贵的阁下您,所以必须写出大作品才可以。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一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人。“

  对此,爱默生只有无尽的惋惜,却无能为力,他后来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信。

  有目标,只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而更重要和更关键的则是确立目标后的具体行动,而这个行动则起决定作用。如果我们有无限美好的理想,却不脚踏地地去工作和争取,最后只能望着自己未实现的目标,抱憾终身,因此,在世界上行走,我们不但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里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

脚踏实地的故事3

  这次我们三下乡的地方是吴川市壁山小学,从学校来到目的地,一路上心情很复杂,因为要开始了我们的三下乡之旅,刚来到目的地时,被这里的环境所折服,有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茂盛的果树,黄绿交错的田野,余音袅袅,就连小猪也安详地在睡觉。

  风景美,人也美,热情的叔叔阿姨知道我们刚来没有吃午饭就帮我们准备了吃的东西,就这样解决了我们的午饭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大扫除时间了,洗厕所,打扫教室,弄好我们生活的地方,准备开始我们的三下乡计划,迎接我们可爱的小学生,尽管有一些学生很调皮,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那些调皮的学生会有所改变。付出总会有所收获,如果今天的付出能让孩子们收获快乐,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劳动过后就是我们的娱乐时间了,打牌的打牌,下棋的下棋等等,然而我们敬业的后勤组则去为我们准备晚饭了,晚饭尽管不是大鱼大肉,但是我们吃的是心意不是食物,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不是来享受生活的,重要的是大家都开心,晚饭过后就是我们的.开会时间,为明天迎接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到时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把课堂搞的乱七八糟。我们要打一场有把握的仗。

  以上就是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天的全过程,尽管很辛苦,但是我也很高兴,因为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老师的辛苦,体验社会的艰苦。今天多流点汗,他日少流点血,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加油!

脚踏实地的故事4

  有个人十分喜欢骑马,他非常渴望有匹自己的马,他觉得骑上马很潇洒,用双脚走路无聊且劳累。

  于是有人告诉他:要想得到马,除非用你的腿来换它。

  这人听了,立刻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双腿,他终于得到了一匹马,当他骑上马时他简直高兴坏了。

  马的奔驰带给他梦幻般飞翔的'感觉。但是他马上意识到:人不能总骑在马背上。当他下马时,才发现他失去了双腿是一件多么恐怖而且可悲的蠢事。

  没有马不是件大事儿,没有腿却是终身的苦难,但总有人愿意砍断自己婚姻的双腿,而去追寻梦中浪漫的白马。理想总是和现实有差距的,人不能一味处于幻想之中,而应该脚踏实地地去追求生活的真谛。

脚踏实地的故事5

  岳云鹏:最快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

  提起岳云鹏,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搞笑、无厘头,没心没肺。前段时间大热的《疯岳撬佳人》,他饰演了男护工李帅庭,电影里的李帅庭与早年的岳云鹏有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怯懦无助、一样的生活在底层社会经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所以,电影里的他,演得更多的是他自己。

  岳云鹏,1985年4月15日出生于河南濮阳。20xx年2月,30岁的岳云鹏登上央视春晚,与孙越一起表演了相声《我忍不了》,其幽默的语言和呆萌的`表情,让亿万观众捧腹大笑,因此一夜走红。殊不知,他为了这一天,苦苦挣扎了十几年。

  岳云鹏出身贫寒,14岁时,因交不起68元的生活费,受到了同学的冷嘲热讽,辍学外出打工。曾做过三个月纺织工、当过一年仓库保安、干过半年美食城洗碗工、做过近一年酒楼厕所清洁工、学过电焊并差点客死他乡,尝尽了人生冷暖和酸苦。后来经朋友介绍去了面馆做服务员,机缘巧合下认识了郭德纲,经过一系列努力终于进入德云社,正式开始学艺。

  由于文化水平低,他比别人学得更艰辛,每天要背几十遍《报菜名》《地理图》等相声贯口。为了练习普通话,他经常在冬日里站在室外拿着报纸大声念。

  但是,成功的到来总是缓慢的,20xx年第一次上台的他,刚刚表演3分钟就被观众轰下了台,他一下台就痛哭了,此后很长—段时间,他再也没有上台的机会。他内心很沮丧,但却比之前更加刻苦地钻研相声。20xx年,在无数次的磨炼之后,他终于能够在台上把观众逗乐了,事业开始出现好转,并随之节节攀升。

  这个世界上最快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岳云鹏证实了这个真理。如今的岳云鹏,除了相声,还有电影和歌曲,听他的《五环之歌》总忍不住放声大笑。只有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人,才能将生活过得像笑话一样喜乐,岳云鹏便是如此。愿今后的小岳岳,永遠骄傲地活着,受人尊敬,免受欺凌,勇攀新的事业高峰!

脚踏实地的故事6

  [成语拼音] jiǎo tà shí dì

  [成语解释]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典故出处] 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成语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就是他主编的。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他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对许多章节都做了反复修改。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这段时间里,他常与邵雍一起聚谈闲游。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

脚踏实地的故事7

  北宋名臣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便喜欢学习,看过很多书,并且特别喜欢读史书。那时他就立下宏伟志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向人们传播历史经验。宋英宗的时候,司马光终于有修史的机会,奉天子之命编撰《资治通鉴》。

  在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的帮助下,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光,终于编撰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将1362年间的'大事讲述得清清楚楚,史学价值很强。

  全书共三百多万字,内容极其丰富,称得上浩如烟海。

  司马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刻苦钻研,为辨明真伪,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时间过长会耽误工作,特意做了个圆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脑袋就会从“警枕”上滑落下来,人也就苏醒过来。这种措施,使他睡觉不得安稳,以便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据说,《资治通鉴》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将两间屋子堆得满满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工作的严谨。

  人们对司马光的治学态度非常欣赏。有一次,司马光问哲学家邵雍:“邵公,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笑笑说道:“你这个人,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脚踏实地的故事8

  在动物的世界里,鹿的天敌是狼,狼又害怕老虎,老虎最怕的是罴。

  罴身躯巨大,非常强壮,乱蓬蓬的毛发盘散在肩上,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起来行走。它力大无比,性情粗野,要是碰上它,就休想活着回来。

  从前,楚国的南方有一个猎人,这个猎人生来胆小,性格怯懦,又不愿意好好学习武艺,他顶多只打打鹿、野兔什么的,要是碰到凶猛一点的动物,就根本对付不了。不过,他也有一手绝招,就是能用口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他希望可以凭这个本领将自己想打的动物吸引过来,以便得手。

  有一天,他带着弓箭等武器,一个人到山林里去打猎,来到一块隐蔽的地方,他开始学鹿的叫声,然后准备好火器,准备等鹿群过来寻找同伴的时候,就在箭上点上火,用火箭来猎捕它们。

  但事与愿为,猎人没有诱来鹿群,倒有几只饥饿的狼闻声而来,以为可以饱餐一顿,猎人见了狼,有些害怕,不敢射它们,害怕万一射不中反遭它们反扑,就又模仿虎啸,狼马上逃跑了,却又来了一只老虎寻找同伴,猎人更加惊恐万状,再次室出他的看家本事,学罴的叫声吓唬老虎。

  可是这回事情更糟了,罴真的循着声音来了。罴是山林中最凶猛的野兽,什么也不伯,再也没有任何叫声可以把罴吓跑了。那个胆小的猎人,最后的本领也失灵了,又不敢上去和罴做殊死搏斗,只能等死。

  就这样,猎人瘫倒在地上,被凶残的罴几口就吃了下去。

  打猎要靠真刀真抢的'本领,学几下口技的花招是派不上大用场的,到头来反而会害了自己。读书学习知识也一样,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不投机取巧,才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好工作,否则,终会有原形毕露的一天。

脚踏实地的故事9

  很多人都处于忙碌的状态,却不清楚自己在忙些什么。因为眼界的狭隘限制了自我的发展和提升,因为目光不够长远,所以人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原地踏步。这无疑是最可怕的消耗。

  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只有初中学历,身体又十分单薄,因此他只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城市里寻找一份要求比较低的体力活。他在一家保洁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主要负责擦玻璃,公司管食宿,每月工资300元。

  对此,他很满足,干起活来很卖力。有人不解,问他:“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要出来受罪赚这点钱,为什么不在家上学?”他回答:“我家里穷,父亲瘫疾在床,母亲种地,家里没钱供我上学。我文化低,能够找到这份工作已经很满足了,况且每月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呢!”

  就这样,他在这家保洁公司一直擦着玻璃,周围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甚至只做了三四天就因为薪水少、工作辛苦而辞职不干了,但是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整整过了5年,他已经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了,这座城市里的写字楼、宾馆、商场几乎他都去过多次。他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一丝不苟,很多顾客都认可他的成绩,他几乎成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女孩很好奇地问他:“听说你在这里擦了5年的玻璃,每月仍旧只赚300元钱,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他笑笑回答:“会换的。”

  突然有一天,人们熟知的擦玻璃工消失了。几天后,一家快餐店开业了,老板就是擦了5年玻璃的小伙子。快餐很适合这个城市的'快节奏,虽然餐饮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他的快餐店却很快打开了局面。当他的快餐店发展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资产逾千万时,认识他的人无不为之感叹:“这位老板曾经擦了5年的玻璃!”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是如何由一名擦玻璃的打工者变戒一家快餐店的大老板,又如何在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他只回答了一句:“因为我曾经擦了5年的玻璃,而且擦得很好。”擦了5年玻璃的他走遍了每个写字楼、宾馆、商场,结识了里面的人,5年里他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因为他看得更长远,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更出色。

  由一名默默无闻的擦玻璃工成长为一名大老板,由一个不知名的保洁公司到一家遍布城市角落的连锁快餐店,他的成长过程证明:每一步都是靠脚踏实地走出来的。如果当初他嫌弃每月仅仅300元的收入,也就不会有他如今千万的身价。他之所以安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正是因为他的眼光比别人更长远,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在前进。所以,提升自我的方法就是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

脚踏实地的故事10

  成语释义:

  比喻办事或做学问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不浮夸。

  来源追溯: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故事链接: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大臣,著名历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喜读史书,并立志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宋英宗时,他果然受命主编《资治通鉴》,在刘恕、范祖禹等史学家的协助下,前后花了十九年的 时间,写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这部书从战国一直写到五代,叙述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大事,共三百多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 富,很有科学价值的著作。

  在这部书的编写过程中,司马光刻苦钻研,夜以继日,努力写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他怕睡得太多,贻误工作,还特地做了一个圆木“警枕”,不让自己睡得太安稳,以便早点起来工作。据说,全书完成后,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就堆了满满两间屋子。

  司马光勤奋刻苦的治学态度,受到了人们普遍的赞扬。邵雍是当时有名的哲学家,他称赞司马光说:“我看你呀,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学以致用:

  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定要脚踏实地把工作干好,而不能夸夸其谈或不切实际地空想。

脚踏实地的故事11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出生在法国的一个书香之家。大学刚毕业,便进入被称为“政治家摇篮”的巴黎政治学院进行国立行政学院的预备学习。然而,拉加德却最终未能通过该学院的选拔。这一打击使她情绪一落千丈,母亲遂将她接回家休养。

  在自家后院,母亲养的一只母鸡刚孵出十几只小鸡。那天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母亲在鸡窝旁垒了一条高1米、长约10米的小土坡,母亲在喂小鸡时,不是将米粒全撒出去,而是走一步,在地上撒几粒米,当小鸡吃完先前撒的米粒后,母亲就再撒几粒米。小鸡开始还步履蹒跚,慢慢地步伐变得轻盈起来。母亲继续一边撒米粒,一边加快步伐往小坡上走去,小鸡也跟着母亲,亦步亦趋走上了小坡顶端。

  她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不把米粒全撒到小坡上,那样会省许多时间。母亲告诉她:“如果把米粒都撒到小坡上,按小鸡目前的能力,是很难走到顶端的,只有一步一步引导,它们才能最终达到目标。就如你现在一样,正处在人生的关键处,不能因一时不顺而颓丧,更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母亲的话,让拉加德心里亮堂起来,对母亲说:“您是在告诉我,要想实现大梦想,先要实现一个个小梦想,梦想最终才会被放大。”

  从此,拉加德一直脚踏实地往前走。终于在20xx年成功当选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

  启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成功路上到处充满荆棘,不能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脚踏实地的故事12

  出处:宋代邵雍的《邵氏闻见录》。

  意思:形容干事业踏实认真、一丝不苟。

  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了我国第一部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上具有重大的价值。

  为了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投入写作当中。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严谨写作,反复修改。花了十九年时间终于完成编写工作,经典语录。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另外还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还有野史、传记、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bān)、刘恕、范祖禹等。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同时也涉及经济、文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供封建统治者从历史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据传,这部数百卷的巨著,都是用工整的楷书写成,没有一字草写。

  有一次,司马光向他的好友邵雍问道:“依你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邵雍回答说:“你是一个勤奋刻苦、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