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领是什么

时间:2023-06-25 17:11:18 养生 我要投稿

  养生要领是什么,目前人类四大死因中,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已经上升为首位,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因素。中医养生持续升温,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下面就来聊聊养生要领是什么。

  养生要领是什么1

  养生首先要清静养神,中医认为杂念多,动而不静,会损害的脏腑,轻则生病,重者减寿。清静养生的首要方法就是减少杂念,降低名利和物质的欲望,要心志平和。七情六欲过度会直接损伤脏腑,怒伤肝、恐伤肾。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所谓神补就是心志平和,以养五脏。其次是饮食养生,所谓饮食养生就是饮食有规律,少吃油腻食物,以养脾胃,少吃辛辣食物,免生内热,以清淡食物为主。生命在于运动,合理的饮食加上合理的运动可以避免肥胖,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四季的变化而过,我们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自然而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一,顺应自然规律是毋庸置疑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生比治病更为重要。民间有句俗话叫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作病。本来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对于春季来说,大家就深有体会,如果在暮春的时候温度仍旧是比较低,这时候有很多的人会生病。春季我们就要养肝,春季养肝为主。

image.png  

  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室内寒气彻骨,穿上套装还略感寒冷,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冬天将暖气开的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穿短袖这样的温度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这样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危害并不比冷气要小。

  黄帝内经里面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就说严寒的冬季人体的精气,本应处于避藏的状态。

  养生要领是什么2

  四大要素:

  一是内心始终处于比较平衡与满足的状态;

  二是保持积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

  三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对待外界的变化;

  四是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七条标准:

  (1)智力正常;

  (2)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3)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主动地适应并改善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image.png  

  保持心理平衡十大要诀: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2)及时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3)偶然也要屈服;

  (4)暂时予以回避;

  (5)找人倾诉;

  (6)为别人做点事;

  (7)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9)对人表示善意;

  (10)多进行娱乐。

  【养生箴言】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千保健,万锻炼,乐观方才是关键。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膳食在于合理

  所谓合理,其实是要做到营养三大平衡。

  一是各种营养素摄入要平衡。对于各种营养物质,人体都有一个适宜的生理需要量,少了不行,但也并非多多益善。譬如,膳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能构成比一般为:蛋白质10%~15%,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5%~60%。此外,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配分别占总能量的25%~30%、30~40%、30~40%为宜。

  二是营养素之间的搭配要平衡。由于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营养素,所以食物必须多样,借以取长补短。其中包括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主食与副食、细粮与粗粮、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呈酸性食物与呈碱性食物、钙与磷、蔬菜与水果之间的合理搭配,等等。

  三是营养的摄入和消耗要平衡。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在体内,增加体重,久之则可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因能量不足而导致消瘦。因此,必须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才能维持和控制体重。

  民以食为天,怎样安排三餐饮食?根据中国人的膳食特点,一般来讲,每人每天应吃250~400克的谷类,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125~225克鱼、禽、肉、蛋(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和奶制品,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制品,以及不超过25~30克的油脂类和不超过6克的食盐。

  【养生箴言】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大夫不找。饮食秘诀在平衡,调配合理寿自增。

  生命在于运动

  科学的运动锻炼要做到:

  因人而宜 体育锻炼的项目多种多样,每个人锻炼的目的各不相同,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尤其要根据人体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不同状态来选择。

  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进行锻炼时,应按时间顺序制订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合理安排,运动量由小到大,掌握好锻炼的节奏和进度,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量力而行 人的个体差异很大,锻炼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可超负荷运动,并加强自我监测。在运动中若突然觉得疲乏不堪、胸部疼痛、胸闷憋气、头晕眼花或心律反常,应立即停止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锻炼身体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对身体不利。

  运动时应选择有氧运动,即能促进机体大量摄取氧气的运动,包括步行、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等。步行被誉为“最好的运动”,分为慢速散步(一般为每小时3~4千米,每分钟60~90步)和快速步行(一般每小时达5千米以上,每分钟90~120步)两大类。慢跑是在全世界拥有最多爱好者的有氧运动,和步行一起被誉为“心脏健康之路”,慢跑时吸进体内的氧气比平坐时要多8~12倍,肺通气量约增10倍。

  【养生箴言】返老还童求灵丹,不如早起跑三圈。不信神,不信鬼,全靠人的胳膊腿。锻炼没有巧,持久见成效.

  睡眠在于充足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仅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能够保护脑力,使精神充沛,精力旺盛,同时还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理想的睡眠时间为每天7~8小时)。

  睡眠是一种带有季节变化的节律性生理活动。睡眠的.时间,就年龄而言,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就季节而言,夏天昼长夜短,气候炎热,夜晚睡眠时间短,应当补充以午睡,并以1小时左右为宜。此外,睡眠的时间还与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病人、孕妇和上夜班的工人以及重体力劳动者均应相应延长睡眠时间。

  医学研究表明,睡眠的时间、环境、质量、姿势与长寿密切相关。睡眠的好坏并不全在于量(时间),还在于“质”,即睡眠的深度,睡得深、睡得实,才能睡得香。高质量的睡眠,即入睡快、睡眠深、无起夜、起床快、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等,是健康长寿的可靠保证。睡眠时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和震动,室温宜维持在18~20℃,头宜卧东面西,身体宜右侧卧,枕头高度以8~15厘米为宜,且应保证卧具的合理和卫生。

  【养生箴言】睡眠足够,遐龄长寿。一夜没睡觉,十夜补不足。午后睡一睡,活到一百岁。

  为运动强度“把脉”

  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100次/分钟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分钟,高强度则为150次/分钟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通常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在运动后5~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30分钟,高强度则为30~60分钟。心率130,常被作为安全健身信号,对于各年龄组来讲,这是一个比较适宜的运动强度。老年人运动后的适宜心率为170减去年龄。如心跳超过得数就要注意,如这一数字再上升10%就有危险。

  养生要领是什么3

  运动养生的五个原则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拥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

  运动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现代普遍应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运动都可以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但是不论应用哪一种运动方法来养生都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image.png  

  1、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 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 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2、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 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 律。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 “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4、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锻炼时一定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 度疲劳而受损。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那么如何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呢?目前,一般是根据运动后即测脉搏来判断的,它的计算公式是:

  170-年龄=合适的运动心率

  例如,一个40岁的人,运动后他的脉搏如果是130次左右,表明运动量合适,若明显超过130次说明运动量过大,反之则运动量不足。

  5、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经常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收到养生健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