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的前提

时间:2023-07-02 00:10:52 养生 我要投稿

  中医健康养生的前提,中医养生方法有千百种,但核心其实就是看似简单的几句话,而具体的养生方法只是为了到达“罗马”的条条大路。只有把握住了最终目标,我们所做的养生保健或是针药治疗,才是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以下是中医健康养生的前提。

  中医健康养生的前提1

  个人认为,之所以睡觉是养生的第一要素,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了。

  首先来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能够让自己在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充足的精力,能够保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睡眠不足的话,第二天会导致我们无精打采,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状态,造成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不可取的`。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晚上11点之后,是一个让自己身体很好排毒的过程,如果说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还是在熬夜,没有入睡的话

image.png  

  那么毫无疑问会加重身体,特别是内脏的负担,不利于自己的健康,而且熬夜的话也会导致我们第二天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经衰弱等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在如果我们长期睡眠不足的话,也会让我们处于一种比较焦虑的状态之中,而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缓解我们的这种焦虑

  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放松。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睡眠时间的保证,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有质量了。

  中医健康养生的前提2

  中医养生原则

  一、外避邪气

  《内经》首先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作为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条件。张景岳称为“治外之道”。因人要依靠自然界才能生存,故而养生活动要求随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规律进行。

  二、内养正气

  《内经》提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张景岳称为“治内之道”,即精神修养。其突出保养真气的原则,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故养神即养心。

  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及所有的组织、器官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身体才能健康,寿限才能绵长。

  否则的话,六神定无主,脏腑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自然命悬一线。后世据此发明了许多健身术,如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都是通过自我锻炼,内养正气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节制饮食

  《内经》提出“食饮有节”。“节”即有节制、适量为宜。不加节制,就会导致疾病。

  《素问》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当饮食以倍量增加或暴饮暴食,就会发生腹胀、呕恶等消化道疾病。有节,就是要节制,不要完全放纵自己的食欲。

image.png  

  四、劳逸结合

  《内经》提出“不妄作劳”;晋代葛洪亦认为“养生以不伤为本”。运动要量力而行,劳逸结合。不宜长时间劳动、运动,否则会逐渐降低工作能力,使动作不协调,甚至会引起外伤骨折,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不妄,则强调对客观的尊重,也表明自我控制的能力。

  所以,《易传·彖》云:“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人只有充分劳作,才能获得健康的'心身。但这种劳作也是要有自我节制的,需要进行自我控制。劳作的时候,要让人体运动系统兴奋,而不是疲倦。

  五、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重要范畴,是强身延年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作息有时间、活动有节、劳逸适度及顺应天时等环节。

  也就是要按照正常范围、限度来安排起居。如果超越了这样的限度,如过度休闲、过度懒惰,都可能导致肌肉松弛甚至身懒体乏;如果过度紧张、兴奋,则可能导致失眠,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中医健康养生的前提3

  一、什么是真正的养生?

  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吗?还是吃饱吃好养形态?什么是真正的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

  中养形态、下养筋骨。”也就是说,真正的养生,不单单养身,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是要涵养我们的生命,是要性命双修,身心俱康。

  二、如何养生?

  (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当下的的社会紧张忙碌,压力很大,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么,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既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

image.png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活的自在一点的观念。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中医学称之为“天年”。那么,究竟人应该活到多少岁数呢?

  《黄帝内经》认为是一百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礼记》称百岁为“期颐”。《尚书》又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

  大哲学家王充提出:“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

  据上所述,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20岁左右。但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达不到自然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