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纵横谈

时间:2023-11-11 18:26:26 养生 我要投稿

  夏季养生纵横谈

夏季养生纵横谈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季养生需知

  一、天气渐热静养勿躁

  入夏之后,天气逐渐变热。因此需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养生专家表示,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晚间睡眠不足,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劳动和工作,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所以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并留有一定余地。业余时间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此时节还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应保持淡薄宁静的心境,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凡事顺其自然,静养勿躁。

  二、夏季养生谨防的3种疾病

  1、夏季的高温、闷热、雷雨、大风、天气骤变,常会诱发或加重头痛。另外,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精神疲劳都可诱发头痛。应对夏季头痛,不能过分依赖药物,可通过调剂饮食、补充水分,消暑降温、节制冷食、调整情绪、注意休息等手段进行保守治疗。

  2、夏季也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痱子、过敏性皮炎、汗斑、湿疹等恼人的皮肤病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应对皮肤病,公众要常洗澡、勤换衣服,被子、毛巾等经常漂洗消毒。尽量少到蚊虫多的地方,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

  3、夏季还是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肠疾病的高发期,消暑方式不当是主要原因。预防肠胃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要喝开水,少吃冷饮。

  三、夏季养生要根据症状对号入座

  夏天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夏季养生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方能与万物生长之势相应。因此,要避免大汗淋漓,“过汗”伤阳。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切勿发怒。

  另外,对不同的身体情况应采取不同的调养方式。

  (1)如出现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则应减少户外活动,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鱼类等食物,对于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则应该少吃。

  (2)面色淡白、老觉得困的人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在夏季,更应配合天地阳旺之时,多晒晒太阳。

  (3)爱出汗是气虚的原因,应多吃粳米、糯米、小米等谷物,以及山药、马铃薯、大枣来补气。

  (4)肥胖、嗜睡的人,应多做运动,每顿饭不能吃太饱。

  (5)经常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这是血虚的表现,可多吃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羊肝等补血、养血的食物。

  (6)面色晦滞、口唇色暗、易出血、舌紫暗或有淤点,则应避免湿气侵袭,多吃桃仁、油菜等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7)若感觉夏日燥热难耐,面赤心烦、口渴,则少吃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如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

  (8)面色苍暗或萎黄、情绪大起大落的人,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不宜调理气息。多吃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大蒜等。

  夏季养生保健食谱

  进入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此外,夏天气温高,能量消耗大,营养物质随汗液丢失多,体质虚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损害健康。夏季保健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从初夏开始,我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过夏天。

  夏季养生保健之要点

  (1)要益气生津。既要吃一点能够补益阳气和津液的药物,但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湿热之品。比如:五味子、玉竹、冬虫夏草、酸枣仁、鸽肉、黑豆、木耳、松子。

  (2)应健脾和胃。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最易受到损害,故应常吃一些保脾和胃的药物和食物,比如:白扁豆、糯米、太子参、白术、甘草。

  (3)冬病夏治”。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的治疗效果最显著。从小暑至立秋,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

  夏季养生保健的四大注

  1、多喝水、少喝饮料

  据营养专家介绍,初夏天气都比较干燥,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xx—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不宜用饮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2、保证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第三要保持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第四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少洗冷水澡

  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外出归来往往喜欢冲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出汗,带走身上大量的热,然后再洗澡。

  3、饮食要合理

  清淡饮食,但也不能拒绝荤菜由于夏季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故饮食应清淡一些。应多吃营养丰富、气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腻、煎炸及热性的食物。但是,清淡不等于素食,素菜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但缺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所以,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要拒绝荤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不要做得过于油腻。如可取鲜嫩碧绿的荷叶,用开水略烫后,用来包鸡、包肉,蒸后食用,风味别致、清香可口、有增进食欲之效。

  4、苦味宜多食

  中医认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因此,营养学家建议,夏季经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苦菜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凉解毒、消毒排脓、去瘀止痛、防治胃肠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时,将它的根、叶洗净,可拌可炒可做汤,味道苦中带香,是解暑开胃的佳肴,而且对肠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夏季养生汤

  核桃松仁粟米羹

  美容又丰胸

  材料:冰糖,粟米,核桃仁,松仁。

  做法:取适量高汤,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炖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经典的滋补食品,它们富含维生素E和锌,有利于滋润皮肤、延缓皮肤衰老。此外,它们中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是美容、美发的佳品。核桃和松仁都是亚麻酸的上好来源,这正是最近风行的健胸保健成分,有刺激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玉米本身富含维生素E,也是专家推崇的美肤食品。

  虫草老龟汤

  改善睡眠质量、让脸色变好

  材料:老龟一只,冬虫草适量。

  做法:老龟、冬虫草洗干净备用;炖盅里放入5饭碗凉开水,把备用材料放进一起炖3小时;炖好后调味(其实只需加适量的盐即可)。

  冬虫夏草与老龟一起饮用,有健脾、安神、美白皮肤的功效,是白领女性四季适宜的补品。

  天麻乳鸽汤

  改善压力性头痛

  原料:乳鸽,天麻,枸杞,金华火腿,赤肉。

  调料:精盐,姜片,胡椒粒和粉。

  做法:将乳鸽杀好。放上赤肉,天麻,枸杞,金华火腿和调料,加水隔水文火炖34小时即可!

  天麻对于头疼眩晕、肢体麻木效果特别好,而乳鸽营养丰富,口感滑嫩,所以深受用脑过度的女性朋友的青睐。

  红枣乌鸡汤

  调经、补血

  材料:枸杞,红枣,生姜,乌鸡。

  做法:一、将乌鸡洗净,放入沸水中滚5分钟,捞起,用水洗净,沥干。

  二、杞子、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刮去姜皮,切2片。

  三、煲内加入清水,猛火烧开,然后放入以上材料,再开,改用中火煲2到3小时。

  红枣自古以来是补血佳品,而乌鸡更能益气、滋阴,特别适合女性朋友,对于月经紊乱有一定疗效,经常食用还能美容呢。

  防暑知识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6、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7、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8、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9、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注意要点

  夏季天气炎热,我们要科学养生,避免走进误区里。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6个少,下面一一来说明一下。

  第一、少食

  吃得过饱,血液长久地集中于肠胃,其他脏器相应缺血状态,就会产生困倦感。甚至会诱发胆囊病、糖尿病、肥胖病,导致早衰,缩短寿命。

  第二、少怒

  “怒不节,气乃不固”。怒则气机不畅,出现气逆和气滞,引起心脑血管病。易发怒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自我克制。或者有意识地转移目标,平衡稳定自己的心境,或改变一下环境,使心情冷静下来。

  第三、少言

  常不断地大声说话,就会使人中气不足,影响呼吸器官的功能,不利于健康。

  第四、少欲

  养身贵在养心,养心贵在养神。人不能没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和追求。但这种追求要从实际出发,切勿脱离主客观条件,甚至想入非非,最终因失望而痛苦。

  第五、少卧

  老人好卧,但需有节制。若长时间卧床休息,会损伤阳气。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利于老人的体力保持。

  第六、少色

  即寡欲以养精。养精就是保护好器官的生理功能。

  防病保健

  (一)预防暑热伤人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预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取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

  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另外,防暑饮料和药物,如绿豆汤、酸梅汁、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亦不可少。

  (二)“冬病夏治”保健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其中,以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具体方法:可内服中成药,也可外敷药于穴位之上。内服药,以温肾壮阳为主,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以用白芥子20g、元胡15g、细辛12g、甘遂10g,研细末后,用鲜姜60g捣汁调糊,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5cm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药饼直径约3cm,如果有麝香更好,可取0.3g置药饼中央),贴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或贴在双恻肺俞、百劳、膏肓等穴位上,以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感灼痛,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每伏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通过如此治疗,有的可以缓解,有的可以根除。对于无脾肾阳虚症状表现,但属功能低下者,于夏季选服苁蓉丸、八味丸、参芪精、固本丸等药剂,也能获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夏季养生纵横谈】相关文章:

中医养生夏季如何养生06-30

夏季如何通过饮食养生 夏季饮食养生原则11-11

夏季养生的知识04-19

夏季如何养生05-30

“夏季养生”攻略11-10

夏季养生小知识04-08

夏季养生知识04-08

夏季养生的小知识07-02

健康夏季,运动养生09-28

夏季饮食养生常识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