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我从体制内裸辞并非事情难才不敢做而是不敢做才难

时间:2023-08-22 11:39:43 职场 我要投稿

  01

  金融体制内工作13年后

  我选择裸辞了

  2018年7月20日,我在金融系统的职业生涯正式终结。

  这一天,我拿回了护照和港澳台通行证,交回了单位的门禁卡和钥匙,还了在单位图书馆借的书,领到了离职证明……

  离开单位,意味着我也离开了体制。

  从此变成一个自由人,一个今后每走一步路都要完完全全学会自我负责、自我承担的创业者。

  离职的想法,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已经产生,但那只是一个“种子想法”,我不敢轻易付诸实践。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父母身体开始变差,孩子要操心和花大钱,而我又是一个单亲妈妈。

  想要迈出这一步当真不容易。

  更何况,我所供职的单位、所从事的职业,在外人看来还是挺值得艳羡的。

  迈出辞职这一步,我足足做了一年多的心理建设。

  一方面是因为害怕未知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是不舍得放弃目前拥有的一切。

  在纠结要不要辞职的阶段,我爸形容我对这份工作的心态:

  “捏在手里是骨头,松开了是块肉。”

  所有在体制内待过的人,在面临要不要辞职这个问题时,估计都会有类似的心态。

  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体制内工作,到今天已13年。

  13年里,我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蜕变。

  金融系统也是一个金字塔,而我们处于金字塔尖的那一层,拥有相对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收入和相对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与一直呆在一线的苦逼基层员工相比)。

  这份工作不能保我大富大贵,但能保我衣食无忧,让我供得起楼买得起车养得起娃生得起(小)病,但它也存在很多令我感到压抑甚至是痛苦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体制内的好,它有;体制内的病,它也有。

  我不想列举老东家存在的种种弊病,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是“端了饭碗喊爹,放下筷子骂娘”,终究是一件为人所不齿的故事。

  有些病,是体制通病,不是哪一家单位独有的问题。

  而我选择离开,也不是“老东家”哪儿不好,而是我身处其中,再看不到“能成长得更好的自己”。

  02

  真正的稳定

  来自于你傍身的技能

  马云说:“员工离职只有两种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

  但其实,很多人选择辞职并不一定是因为钱,也不一定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我选择辞职,是因为这份工作再让我学不到新东西、看不到新的可能、得不到新的成长。

  也许很多人会说:

  “在体制内,你混一混,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钱照拿,活少干,谁也不会把你开了。”

  我回答:

  “我就不是能混日子的。让我混日子比让我努力工作更让我难受。”

  我是天生的劳碌命,但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份工作产生倦怠的呢?

  已经想不起来了。

  我只记得,越往后,我越怀疑自己,越是对这份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开始牢骚满腹。

  我喜欢创意类工作,但在体制内,那些新奇的想法、创意几无施展的空间。

  更多的时候,时间、精力被淹没在日复一日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

  这样的浪费,有时真的会让你感到心疼、肉疼。

  某一天,我忽然觉得:

  这种状态,不正跟我离婚之前一模一样么?

  对那个人(那份工作)不满意,对现状和前景不满意,却不敢付出行动做出改变,只是没完没了地抱怨。

  这样下去,我只会成为一个怨妇,一个负能量发射体,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和loser。

  既然离婚并没有让我坠入沼泽,反而让我获得了新生,为何我还那么害怕辞职?

  去年,单位进行了一轮比较大的人事改革(裁员分流)。

  很多跟我相处多年的同事被分流到各个地市。

  虽然我不属于被分流对象,但这事儿对我的心理影响比较大。

  一个朋友听我说起这事儿,感慨了一句:

  “连你们这样稳定的单位都会裁员,说明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铁饭碗啊。”

  我回答她: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稳定这回事。

  金融业躺着赚钱的日子早结束了,未来可能还会迎来更多的变革。

  真正的稳定不是找个看起来稳定的单位呆着,而是炼就自己离开哪个单位都能活下去的技能。

  洪水来袭的时候,最让人产生安全感的,不是一棵看起来难以被洪水撼动的树,而是你的自救技能。”

  朋友问我:“那你辞不辞职?如果你做得委屈的话,我建议你辞。”

  我说:“我再想想。”

  讲真,那时我真的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03

  受委屈

  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在体制内13年,委屈当然是有的。

  最后一次跟同事一起去外省出差,我们自费租了一辆车从一个海滨城市开到了会议地点。

  我负责开车,开错了好几个路口,本该一个半小时走完的车程我们走了两个半小时。

  路上,我跟同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主要还是聊工作。

  聊到后来,天黑了,她也睡着了。

  驾驶室突然静了下来,我突然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止都止不住。

  这样的场景,离职前还有两回。

  某天下大雨,我下班路上忍不住给闺蜜发了一连串带着哭腔的语音。一开始只是倾诉,后来是真哭。

  我把车停在路边,看着雨刮奋力地刮着玻璃,满心悲凉。

  我跟闺蜜说:“老娘不干了!”

  闺蜜发过来两个字:“我懂。”

  现在想来,多多少少觉得自己矫情,但当时当下,我就是觉得很委屈,很,委,屈。

  但我不是受不得委屈才离职的。

  受委屈,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你拿的薪资里,有一部分本就是支付给你的“委屈费”。

  你看我们的领导,在我们面前可能威风八面,但去到更大的领导面前,也得点头哈腰、满脸堆笑。

  他们受的委屈不一定比我们少,只是工资卡里的“委屈费”比我们更多一些罢了。

  04

  下决心离职的基础

  是对自我的探索和认知

  辞职当然不是目的,辞职后去做什么才是。

  踏入体制内的第一年,我像个婴儿一样,对一切新事物感到好奇,并且愿意花时间去探索。

  在体制内第四五年,我觉得美好的职业蓝图像是在我眼前打开,浑身充满干劲。

  头天不管奋斗到多晚,次日起床都能精神抖索地去上班。

  升职加薪没我份,也不觉得有什么。

  单位改革成功搞庆祝活动,我也跟着瞎激动,心中无来由地升起自豪感、荣誉感。

  到了第七八年,开始对工作感到倦怠,工作能让我学习到的新东西、接触到的新事物在递减。

  令人感到安慰的是,我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单位时间内我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到了第十年,我发觉工作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你越是资格老,承担的工作量越繁重,而职级升到某种程度以后就再上不去了。

  我开始萌生退意,却还是差点勇气。

  到了第十一二年,我开始觉得自己无法克服对工作的倦怠感,也曾申请过调岗但因为单位一时找不到能接受我这摊工作的人,最后不了了之。

  长期重复性的劳动让我再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也让我对自我价值产生严重的怀疑。

  我依然在认真工作,但却开始有“油条化”倾向。

  这点自我发现,让我开始陷入焦虑:

  要不要变成一个年轻时自己都讨厌的老油条?这是个问题。

  再找一个单位或公司呆着?我是不愿意的了。

  给自己打工?风险似乎又太大。

  我开始认真地剖析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更适合做怎样的工作,还做了一个性格测试。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要离职的基础,就是这样的自我探索和认知。

  过去那么多年,作为甲方代表,在长期跟乙方接触的过程中,我大概了解了乙方的运行逻辑。

  对与广告创意类有关的工作,我拥有“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

  业余时间也爱去研究各行各业的宣传套路和推广案例……

  我常常在想:既然市场上乙方的水平未必比我高,或许我也可以试试?我问过自己,如果辞职后每个月只能赚以前四分之一的收入,但你做的是自己喜欢做、而且做得比较开心的事儿,你愿意么?

  我的答案是,愿意。

  05

  很多事情不是难才不敢做

  而是不敢做才难

  在工作场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擅长做事,并且能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中得到极大成就感、价值观和满足感的人。

  我不是不擅长处理错综复杂的职场关系,更多时候我是不屑,是觉得那样做浪费时间。

  比如,明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如果有人硬要绕着弯子来沟通以显示自己的“政治智慧”,我就很容易陷入崩溃。

  在体制内,想要加薪,唯一的渠道似乎就是升职,但有太多因素左右升职结果。

  绩效没法量化的时候,升职标准也就漂浮不定。

  而我,没有太强的权力欲和管理欲,在团队中一直是孙悟空式的角色,优缺点非常明显,能耐有点,棱角也有点。

  我甚至都没办法跟那些和自己三观极度不一致的人相处,这对于体制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块能决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致命短板。

  在体制内讨生活,需要形成体制化独有的“三观”。

  这些“三观”不一定是写在墙上、印在纸上或是说在嘴上的那一套,而是一种人人都遵守、追随的另一套为人处世的“规则”。

  这些年来,我与这套规则发生过无数次血肉碰撞,最终都以我受伤结束。

  我开始找朋友们聊天,然后惊奇地发现那些平日里跟我玩得比较好的朋友,几乎全都已经下海创业。

  有的刚刚小试牛刀,有的已经在商海摸爬滚打了好几年。

  我跟这些逃离体制的朋友聊起我辞不辞职的纠结,并向他们形容了自己的状态:

  “我现在就像是一个站在跳水台上的新手一样,游泳衣都穿好了,看着下面的游泳池,很想跳下去试试。

  但我现在双腿发软,担心游泳池的水是不是足够满,担心自己掉下去以后会不会把腿摔断。”

  一个朋友哈哈大笑:“我真想踹你屁股一脚,把你给踹下去。明明是只老虎,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只猫。体制的笼子把你关傻了吧?”

  我说:“也许你看走眼了呢?也许我只不过是一只披着虎皮的猫呢?”

  朋友说:“选错了又怎样?人生从来不会因为你选错而毁掉。你当年嫁错了人,但现在不也一样活得好好的?”

  我开始反省,是什么原因让我对未来充满那么多的恐惧?

  是未来真的很可怕么?

  很多事情“不是难才不敢,而是不敢才难”,你到底在怕个什么?

  说到底,还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怯懦,不敢主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也害怕失败以后颜面无存。

  其实颜面,那都是活给别人看的。

  很多在体制内的人,走出去不都光鲜亮丽的,但背后各有各的心酸苦楚、千疮百孔,不足为外人道罢了。

  既然走到哪里都要吃苦,那就换种苦法试试?

  苦瓜吃多了,黄莲的味道也想尝一尝。

  都说“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既然我自己更能在做事中获得成就感,那就专心去做事好了,兴许还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中高端人才。

【34岁我从体制内裸辞并非事情难才不敢做而是不敢做才难】相关文章:

怎样跟情人要钱才不尴尬05-26

黑色衣服怎么洗才不褪色08-04

怎么化妆脸上才不卡粉04-20

涂口红怎样才可以不沾杯04-25

怎么样化妆才不卡粉05-30

客厅沙发“八不摆”,家宅难安04-11

色难难在哪里08-02

不走捷径反而是真正的捷径05-08

裸辞的风险有哪些05-19

裸辞的危害是什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