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知识

时间:2023-04-22 10:08:51 知识 我要投稿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知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及相应农业、地理、气候、生物等运行规律而总结形成的时间体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小编分享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知识?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知识1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主要包括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image.png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知识2

  二十四节气知识点简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从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周朝时八个,到秦汉年间,已经完全确立为二十四个节气。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主要包括春节、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例如,立春是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引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节是中国人民欢庆新春、祭祖、团聚的重要日子,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

image.png  

  雨水是指降雨逐渐增多的节气,它是中国农历二月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也是农民们开始耕田的时候。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是春天的开始,也是春雷始鸣的时期,预示着大地开始回春。

  春分是春季的中心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是指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相等。春分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也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时候。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是祭扫祖先坟墓、慰祭逝去亲人的日子。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指雨水滋润春天的作物,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是夏天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气候节点,标志着春天的结束。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小满是指作物渐渐成熟,但还未成熟的时候。小满是夏季的中间节点,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是指稻谷开始抽穗,也是夏季的正中点,标志着夏天的高温季节开始。

  夏至是夏季的中心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是指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小暑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是指气温逐渐升高,但还未到达最高点的时期。小暑是夏季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夏天的炎热天气即将到来。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是指气温最高的时期,也是夏季的结束节点,标志着秋天的到来。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是秋天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气候节点,标志着夏天的结束。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是指气温开始下降,但还未到达最低点的时期。处暑是秋季的中间节点,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是指天气渐凉,早上的露水开始出现。白露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秋天的深入。

  秋分是秋季的中心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是指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相等。秋分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也是万物开始凋零的时候。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是指气温开始下降,但还未到达最低点的时期。寒露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秋天的深入。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是指气温开始骤降,出现霜冻的时期。霜降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是冬天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气候节点,标志着秋天的结束。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是指气温开始骤降,但还未到达最低点的时期。小雪是冬季的中间节点,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大雪是指气温达到最低点,出现大雪的时期。大雪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冬天的深入。

  冬至是冬季的中心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是指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知识】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04-22

科学睡眠知识有哪些03-25

有哪些值得收藏的健康知识?02-13

生活上的知识有哪些04-14

关于生活类的知识有哪些04-14

冷门却实用的孕期知识有哪些04-14

关于胎芽的知识有哪些?04-14

保健养生知识有哪些04-10

日常生活的知识有哪些04-18

关于减肥的冷知识 减肥的冷知识有哪些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