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医书有哪些

时间:2023-04-30 12:08:55 知识 我要投稿

  四大医书有哪些,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古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使一些医学爱好者难以见到其珍品面目,更何谈阅读、收藏,下面一起来看看四大医书有哪些。

  四大医书有哪些1

  中国古典四大医书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2、《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三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此书为一部托名之作,书内容简明扼要,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3、《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南阳人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4、《伤寒杂病论》 ,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image.png  

  扩展资料

  1、《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4、《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四大医书有哪些2

  古代四大医书分别是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中国史上的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自从神农尝草药开始之后,中医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黄帝内经》又名《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撰,但后人公认该书最终形成于西汉,由中国黄老医家继承、补充、发展创制。

  《内经》是一部综合性医书,确立了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理论,这是一本受中国影响很大的医书,被称为医学之祖,但是这本书的完成时间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先秦、战国、西汉。

image.png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叫《八十一难》,《难经》的“难”有“问难”或“疑难”的意思,全书共81个难点。通过问答的方式对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针灸、病证等方面。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生,被称为“医圣”,他写了四大医书《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病因、症状、发展阶段和治疗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伤寒“六经分类法”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和中医的灵魂。张仲景一生致力于医疗事业,因为他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无数次的抢救被后人奉为“医圣”。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书籍,它起源于神农氏,并代代相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东汉时期被汇编成册。秦汉时期许多医学家对当时药理学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收集、总结和整理专著。

  其中记录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其中大部分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物;根据其中的辩证用药思想,170多种疾病都可以适应药物,并且对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具体规定;《本经》是中国第一次系统总结中医的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理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的初步建立。

  四大医书有哪些3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传统医学巨著。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

image.png  

  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人。《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

  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

  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四大医书有哪些】相关文章:

有观点的名言有哪些03-25

有哪些经典的格言03-21

经典的歌曲有哪些04-07

男人有了新欢有哪些表现04-26

有体香的人有哪些特征04-07

养生花茶有哪些04-23

沙拉菜有哪些04-23

蔬菜的营养有哪些04-24

养生有哪些好处04-24

养生法有哪些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