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婚书誓词两姓盟约

时间:2023-10-07 05:10:00 知识 我要投稿

  民国婚书誓词两姓盟约,现在结婚要领结婚证才算是合法夫妻,而以前人们结婚的时候一般是三媒六聘,还要有婚书,下面分享一下民国婚书誓词两姓盟约。

  民国婚书誓词两姓盟约1

  民国时期的爱情是最纯粹、最浪漫的,在民国的婚姻中,有很多对夫妻都是令人羡慕的,民国结婚一般都会有婚书,这也是民国时期结婚的一个凭证哟!是不是觉得还是挺浪漫的,同时民国婚书内容也是很有诗意的'哟!

  一、两姓联姻一堂缔约民国婚书

  1、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2、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此证!

  二、民国结婚证词

  1、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2、从兹缔结良缘,订成佳偶,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将泳海枯石烂,指鸳侣而先盟,谨订此约。

  3、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此证。

image.png  

  三、民国结婚证誓词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蕡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此证!

  2、一阳出动,二姓和谐,庆三多,具四羙,五世其昌征凤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凑八音,歌九和,十全无缺羡鸾和。此证!

  三书六礼是什么

  三书六礼是汉族婚姻习俗礼仪,起源于西周,“三书”指的是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从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聘书是订亲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礼书是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是迎娶新娘的文书,迎接新娘过门时,由男方送给女方。

  在古代的某些时代,男女若未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婚书则是中国古代男女双方结婚时的文约,最早起源于唐代,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名称、生辰,以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名字等。

  后来婚书就演化成了结婚证,婚书分为男女,男方给女方的叫乾书,女方给男方的则叫坤书,相对应的故宫有乾清宫和坤宁宫,分别是皇帝与皇后的居所,中间是交泰殿。

  民国婚书誓词两姓盟约2

  民国婚书

  1、起源

  民国婚书其实是起源于唐代,而后各个朝代在婚书上都有所变化,但是从历史上观察,其主要的内容以及形式上是基本没有变化的。

  2、民国

  而到了民国时期,因为有很多外出留学的学子,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影响,而逐渐让婚书也变的不再那么的古板,更多了一丝丝浪漫的气息。

  3、书写

  婚书的`书写纸张也是有统一的,基本是用红纸以及墨书写的,非常的正式,当然这些没有机打,都是手写的。

  4、内容

  而婚书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了求婚贴、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image.png  

  民国时期浪漫的文言文结婚证誓词让人印象深刻

  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

  嘉礼初成,缔结良缘。情敦鹣鲽,望相敬如宾;

  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家宜室。

  永结鸾俦,共盟鸳蝶,誓成。

  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

  从兹缔结良缘,订成佳人,赤绳早系,白首永偕,

  月圆花好,欣之燕尔,将海枯石烂,

  指鸳蝶而先盟,缔结此约。

  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

  礼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诗咏宜家,敦百年之静好,此证!

  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只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兰馥馨。此证!

  除去文言文,选用古代诗词作为誓词也能显得十分有韵味。

  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民国婚书誓词两姓盟约3

  民国婚礼流程如下: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

  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image.png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

  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新娘上花轿前要用红巾蒙盖,在花轿内也不能揭去,此即为障面,又称为盖头。到男家入洞房后,才能由新郎或男家福寿双全的女亲揭去,让贺喜的人瞻看新娘的风采,谓之挑盖头。

  搬谷豆

  当女子要出嫁时,通常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妇,手拿装有谷子和豆子的簸箕到处撒,有的地方则是撒草。新娘上花轿之前,花轿的里外都要撒播。花轿到达男方门前,新娘下轿以前也要撒播,此谓撒谷豆。

  而新郎新娘入洞房,女左,男右坐在新床上时男家的人也要拿谷豆果子以及钱币再撒一次,此谓撒帐。一是认为谷豆可以避邪,二是借喻植物种子预祝新娘早生贵子。汉代已有这个民间风俗。还有的地方撒花生、红枣,意为早生子,而且男孩女孩要花搭着生。

【民国婚书誓词两姓盟约】相关文章:

舒姓男孩取名两字04-29

李姓男孩名字大全两字08-04

王姓不能和哪个姓通婚08-23

吴姓和什么姓不通婚09-20

苏姓和舒姓有关系吗04-29

姓王的和姓什么的最配08-26

黄姓取名 黄姓女宝宝名字08-23

命理合婚书男女情爱结合的奥秘08-27

“父姓+母姓”宝宝取名新潮流08-28

鹦鹉叼姓算命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