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健康大讲堂——中医话养生之处暑养生

时间:2023-11-14 07:39:37 养生 我要投稿

  处暑养生

航天健康大讲堂——中医话养生之处暑养生

  20xx年8月23日,进入处暑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此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会逐渐下降。那么,处暑时节的养生有哪些讲究呢?

  起居养生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发育,有利于美容。处暑节气后要做到早睡早起,尽量做到比夏季每天多睡一小时,依然要保持午间小憩的习惯。

  其次要适时增减衣物,护住要害部位。处暑时节,天气变化比较明显,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伤风。处暑后,晚上微凉,睡觉最好不要再开空调,少用风扇,也不要在窗户底下睡觉,以免邪气入侵。尤其一定要遮住肚子,预防着凉。

  另外,也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民谣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天不要一下子增加衣服,以使体温在秋季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此时还可以通过按摩肚脐进行养生。肚脐是人身要害,夏天的暑热让人们对肚脐的保暖不够,这个时节可适当加强养护。具体做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可顾护阳气,利于养生。

  饮食养生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要做到少食多餐。

  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另外,随着气候渐渐干燥,秋意渐浓,人体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沙参、银耳、芝麻、糯米、粳米、枇杷、菠萝、鸭子、冰糖、蜂蜜、乳品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还要多食酸味食物,酸味收敛肺气,而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精神养生

  时至处暑,“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处暑时节天气多变,很易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遵循古人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力争做到心神静宁,精神怡然。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可以通过聆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集中神志、安定内心的活动实现精神内养。

  运动养生

  处暑之后,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随着天气的变化,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早晚运动时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但要以“不累”、“微汗”为标准,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和阴精。可选择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登高望远的好时机,可以开阔心胸、锻炼体魄、陶冶情操。

  下面给大家介绍三款在处暑时节适宜的药膳:

  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

  食材: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

  做法: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熟即成。

  适用: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

  食材: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

  做法: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

  适用:肺热,口干咳嗽者。

  黄芪山药粥(补肺气)

  食材: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

  适用: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航天健康大讲堂——中医话养生之处暑养生】相关文章:

处暑养生的中医调护11-13

中医健康养生的前提07-02

清晨健康养生之含姜养生09-18

中医养生——心的养生11-13

中医健康养生知识06-29

中医心理健康养生05-28

中医养生:中医补肾养生方法大全11-11

中医养生夏季如何养生06-30

中医养生 清明,养生要点11-11

养生健康养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