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为什么逃不掉

时间:2023-07-13 08:11:42 知识 我要投稿

  不能逃离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独立起来,不能解决自己的吃穿用度,以及还对家庭有依赖。

  原生家庭为什么逃不掉1

  一、我们将父母融入了自我概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是我们人生中最初的亲密关系,心理学家Bowlby指出,这种依恋是孩子生存的首要条件,可以认为它是人类的本能行为。

  Aron继而对亲密关系的实质进行了解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

  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将父母融入了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各个方面的印象。

  Markus和Kitayama的研究显示,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中,自我中包含着母亲的成分;而西方被试则没有这个现象。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比起西方人,东方人更容易出现因母亲而起家庭过度控制和纠纷。

  自我概念分为三个部分:理想自我(ideal self)、责任自我(ought self)和实际自我(actual self)。它的含义即字面意。

  当“实际我”与“责任我”、 “实际我”与“理想我”产生差距时,都会造成负面的情绪产生,或为焦虑,或为沮丧。

  1、父母的“理想我”,与我相融却又矛盾

  当父母的 “理想我”融入到孩子的自我概念中时,悲剧就产生了。孩子们背负上本不属于自己的枷锁,体验着更为厚重的焦虑和压抑。

  日剧《凪的新生活》里的大岛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每天听母亲的话,提早一个多小时起床,用直发棒把自然卷拉直。

  她还做着一份看似体面却憋屈的工作,当同事的工具人,甚至被男朋友用难听的话形

  容,而这仅仅为的只是满足在乡下的母亲永无止尽的虚荣心。

  被逼入绝境的`大岛凪,终于崩溃了:她在公司晕倒,住进了病房。

  母亲的永不满足,融入到了凪的“理想我”和“责任我”中,令她的“现实我”总是与落后于前两者,那凪怎么能够不压抑呢?

  当亲密关系对象是三观相仿的恋人、朋友倒甚好;但当这个自我概念融入的,是有年代代沟的长辈——有的甚至不能沟通、言语恶毒——时,一切就变得时有矛盾且痛苦起来。

  2、父母的评价威胁着“责任我”

  Higgins还发现,"责任我"带有价值条件化的属性。通俗地来说,即使我们早已成人,如果父母对我们的某种成果有不好的评价,我们还是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孩子",并且动摇对自己成果的认可。

  即便凪并不喜欢在公司的生活,但由于受“责任我”的影响,她总是习惯以母亲的评价去判断自己的价值,甚至连找男朋友,也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也即便凪很清楚,偏僻乡下的生活更适合自己,但与母亲见面时,仍被母亲的评价伤害得怀疑自我。

  对于亲密关系中的朋友、爱人,我们还可以挑选拥有相似自我概念的人,但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融入自我概念的他们仿佛一个随时的炸弹,威胁着我们。

  二、告别与独立

  我们年幼时,免不了对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有所依恋;长大后,我们便将渐渐脱离父母。

  青春期常常被称作“叛逆期”,在心理学家那里,它还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心理上的断乳”。这个断乳期从青春期开始,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这个断乳不仅仅指的是不再依靠父母决定衣食住行,更多指的是减少对父母精神上的依恋,直到可以几乎完全独立地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不轻易受外界影响。

  要脱离融合在自我概念中的父母,独立起来,减少父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我们可以:

  1在与父母相处时,提醒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属于自己”“父母有可能是错的,我不一定要像父母那样行事”

  R、Gould的研究指出,成年期将经过五个阶段,前期两个阶段将需要克服与父母有关的错误假定

  (1)“我属于父母,我认同他们的世界”(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和

  (2)“要像父母那样行事,坚毅忍耐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清自己的真实需求,综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审视父母的评价和

  观点,谨慎对待父母的建议。

image.png  

  2、 与父母积极沟通自己的想法,但同时意识到沟通不一定有用

  “我想说……,不过您的不理解我也能理解”

  沟通促使人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看法——马歇尔·卢森堡强调了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

  他在《非暴力沟通》中指出,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沟通:

  “对现实的观察+表达感受+需要/愿望+具体的请求”

  譬如:比起“你总是邋邋遢遢的,袜子扔得到处都是”

  按照公式的“我看到沙发上有你的袜子(观察),我感到有点难受(感受),因为我注重整洁(需要),可以请你收拾一下袜子吗(请求)”可能更有效。(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参照《非暴力沟通》一书)

  但相信各位也深有体会,沟通并不是万能法宝,也可能会失效。

  Ronald和Russell在《沟通的艺术》中指出其中的原因:

  (1)在沟通过程中,沟通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沟通的质量受到各自的沟通意愿、状态与技巧的影响。

  (2)即便沟通顺畅,最后没有落实到现实的改变,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我们要理解到,每个人在生命长河中接触了不同的年代、环境和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这些众多经验独立地塑造自己的观念、做法,因此,“改造”父母并不是一件通过一己之力便可达到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放弃相互理解的可能性,而选择包容共处。

  3、 适当离开家庭积累家庭外的社会经验,了解真正的自己

  “对,我想要的应该是这个!”

  离开原生家庭,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活动,才能在足够多的社会经验中,了解到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重要的,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4、建立新的亲密关系

  我们可以选择观念更加相似、或支持自己的朋友、爱人,建立新的亲密关系,转移部分对父母的依恋,以减少父母对我们自我概念的影响。

  原生家庭为什么逃不掉2

  曾几何时,出现了原生家庭这个词语,然后出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对于原生家庭的控诉。

  其实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是真的原生家庭影响到自己了,特别是家中兄弟姐妹比较多的人。

  其实很多出了学校的人会发现,原生家庭其实才是自己需要克服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困难和不容易。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

  对于成年人,第一件事就是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而要真正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一定是从精神上摆脱的.。至于经济独立、心理自愈,这都是表象,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转变观念,从自我出发。

  对于原生家庭伤害自己的人,不要指望他们能够认错。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之前是错的,也不会向你认错,只会重新从你身上挑出新的问题。然后用这个问题去恶心你,去让你对自己产生不自信。

  永远要独立自主,永远要杀伐果断,不取悦他们,永远要以自己的意志为核心。

image.png  

  当然了,上面的这一切包括下面所说的都是建立在原生家庭伤害你,原生家庭让你对生活产生了一些不好的体验上,而不是绝对的。

  人其实是受环境影响的产物,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环境所影响的。

  平庸的人,平凡的人,碌碌无为的人,会很安逸地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包括周围的亲戚朋友。一旦你意识到自己这样干是不行的,和自己人生追求的东西不太一致,你会觉醒。

  而这个觉醒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你的原生家庭,一旦你变得富有,就会深深地刺痛他们的神经,他们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来干扰你,或许拉后腿。

  这时候,你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能否突破自己,这时候要全看自己的,你的人生将要达到什么高度,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周围人所期待的那样。

  你的人生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别人的期待,哪怕是父母也不行。

【原生家庭为什么逃不掉】相关文章:

原生家庭幸福为什么还缺爱05-0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嫌弃原生家庭07-11

原生家庭的影响07-11

原生家庭会影响择偶标准么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04-07

没有原生家庭的帮衬07-12

原生家庭有什么影响04-19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03-27

原生家庭很穷的男人特点07-11

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特征07-12